第33章 孫權攻肥再失利 劉備回蜀得漢中(第2/3頁)
章節報錯
呂蒙、甘寧,也都敗退,沿津逃生。
孫權遙見將士等繞河散走,急令賀齊划船接下,方得渡回。
張遼擊敗吳軍,收兵回城。他擒了一些吳降人,也一同迴歸。就在退回途中,問吳降人道:“向有紫髯將軍,上長短下,便馬善射者是誰?”
降人答道:“是孫會稽。”
張遼和樂進聽後,張遼對樂進嘆道:“早知,舉軍急追即能擒之,實在是悔恨。”
賀齊使船接回橋北將士,淩統急切要見孫權,就上孫權大船,見到孫權,悲喜絞加,不由淚流滿面。
孫權親用衣袖為淩統擦淚,且安尉道:“公績(淩統字),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無人?”
淩統傷勢很重,遂留下淩統,盡易其衣服,且用卓氏良藥醫治,淩統傷方無事。
唯偏將陳武累有戰功,深受孫權所愛,此次卻被戰死,孫權悲哀,自臨其葬,命陳武愛妾殉葬,且免陳武客二百家的賦稅和徭役。
隨即孫權令各將引還,紛紛馳入濡須塢中。眾將士回保濡須,免再受攻擊,但撫視濡須瘡痍,緩圖再行報復。
再說劉備處理好荊州事後,東線復安,也速率軍入蜀。見曹操已得漢中,便佈防軍事,令張飛駐守巴西,以防曹軍攻蜀。
其實曹操並沒得隴望蜀,離漢回鄴,使夏侯淵為都護將軍,督同張郃、徐晃諸將,屯守漢中,且命丞相長史杜襲,為駙馬都尉,留督漢中事。
張郃奉曹操軍令,進略三巴。張飛與張郃相拒至五十餘日,張飛用了一計,襲破張郃營,張郃兵敗還南鄭,張飛乃向劉備告捷。
法正乘間說劉備道:“曹操西降張魯,得定漢中,不乘此入圖巴蜀,乃留夏侯淵、張郃屯守,匆匆北返,這非由曹操智不及,而力尚未足哩!今觀夏侯淵、張郃才略,未必能勝我將帥,我正好進取漢中,為蜀遮蔽,此機不可再失了。”
劉備從之,乃留諸葛亮居守成都,即用法正為參謀,率諸將進兵漢中。行過巴西,由張飛出迎大軍,劉備即命張飛移屯下辨,且遣馬超、吳蘭為助,自率諸將,進次陽平關。
曹操聞劉備東出,亟命夏侯淵等拒劉備,另遣曹洪領兵,往爭下辨。
張飛使馬超、吳蘭出戰,吳蘭竟陣亡,馬超收軍入城,與張飛合力拒守。劉備在陽平關上,遣將攻夏侯淵等,亦未得大捷,乃再貽書諸葛亮,促令濟師。
諸葛亮再撥兵二萬人赴關,特遣老將黃忠為統帥,往助劉備。
自經黃忠一行,遂使曹氏大將,就此喪元。黃忠率領援師馳至陽平關,劉備與夏侯淵相拒,已經逾年,既得黃忠來助,遂命為先鋒,出關南行,渡過淝水,擇得定軍山要隘,安營下寨。
夏侯淵聞報,當即引兵來爭,一面奉書曹操,請速接應。曹操遂親督全軍,西指漢中,先遣使誡夏侯淵道:“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徒恃勇力。勇為體,智為用,有勇無智,一匹夫敵。還宜謹戒為是!”
老阿瞞未始不知人,可惜垂誡太遲。夏侯淵不肯少改,定欲爭踞定軍山。法正勸備堅壁不動,徐俟敵變。那心粗氣暴的夏侯淵,麾動部眾,一再進搏,俱被劉備軍射退。待至日昃,夏侯淵軍銳氣已衰,勢將退去。
法正語劉備道:“敵兵已懈,可乘間進擊了!”
劉備即令黃忠,登高臨下,一鼓作氣。黃忠驟馬當先,躍下山來,突入夏侯淵陣中,敵皆披靡。
夏侯淵正思親出抵敵,陡與黃忠馬相值,砉然一聲,便將夏侯淵首劈落馬下。
益州刺史趙顒,急來救夏侯淵,已是不及,遂接住黃忠,交戰數合,又被黃忠劈死。
劉備見黃忠已經得手,策軍繼進,殺得曹軍東逃西散,好似天崩地塌一般。還是張郃引軍援應,才得收拾敗卒,奔回營中。
督軍杜襲,與夏侯淵司馬郭淮,因軍中驟失主帥,莫由稟命,勢且益危,乃權推張郃為軍主,勒兵按陣,軍心稍定。一面飛報曹操,敦請進兵。
此中曹操已得知孫劉荊州之事和解,恐受二邊受敵,借孫權新敗合肥,發兵至譙,次軍居巢,遂攻孫權的濡須口,以攻為守。
而劉備已得大勝,臨兵漢水,意欲東渡。只因夾岸有曹兵守住,恐他半渡截擊,只好從緩。忽見漢水對面,塵頭大起,有許多人馬到來,料知曹操親至,不禁笑語道:“曹操雖自來,也無能為,我此番定得漢川了!”已有把握。遂斂眾據險,不與交鋒。
曹操亦未敢進逼,但與劉備軍隔水相持,約閱旬餘,未分勝負。黃忠探得曹操軍運糧,多在北山下屯聚,便欲引軍襲取,劉備乃令黃忠先進,趙雲後繼。黃忠自欲邀功,但與趙雲約定期間,過期方令趙雲進援。
曹操專喜劫人糧草,豈有自己運糧,不加重防的道理?黃忠恃勇輕進,悄悄的渡過漢水,直抵北山,果見糧車蟻聚,一聲吶喊,殺將過去,看守兵當然駭走,黃忠正擬向前奪取,不防連珠炮響,曹軍兩面殺到,一是張郃,一是徐晃,統是曹操手下的猛將。還虧黃忠一柄大刀,左招右架,衝開一條走路,且戰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