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孫權又令吳軍數次乘船挑戰和徵察敵情,而曹軍則堅守不出,吳軍行至五六里,回還時,故意作鼓吹,以向曹軍示威。

一日孫權親乘大船逼近曹軍觀察敵情,曹軍見之,亂箭齊發,箭著其船,船偏重於一側將傾覆。孫權令船掉頭行駛,復以船之另一面受箭雨,這箭使船重新恢復平衡,孫權這才從容地回到營中。

曹操堅守不出,難以為功,又值春雨,再次出現不利北軍(曹軍)作戰劣勢,且曹軍軍糧將盡,曹操有退軍之意。

這一跡象,給孫權察覺到,他深知自己不可能將曹軍擊潰,於是特寫信與曹操使人送去,曹操開啟一看,其信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夾一信條:“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閱後,不但沒怒,反而大笑道:“孫權不欺孤也!”隨令軍撤還。

孫權見曹軍有撤退跡象,也不追擊,只是仍然嚴陣以待,預防有詐。

曹操見吳軍伍整齊,器械精新,防堵嚴密,旌旗鮮明,不由脫口讚道:“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諸子,真是豚犬,有何用處?”遂撤軍北歸。

此為濡須之第一戰,吳軍逼退曹軍,因而更加振奮。不僅如此,在曹軍撤退之時,曹操恐江濱郡縣為孫權所略,徵令內遷移。民不願遷,驚相互轉告,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曹操此舉可謂為淵驅魚,而這十餘萬戶居民之東渡,對東吳開發建業僻地,大為有益。無可置疑,東渡長江的十餘萬戶,定有大部定居建業,即定居於秦淮水下游長幹裡一帶,這就促進了這一地區的墾殖開發。這新居民進入,不僅為新建都邑建業城之發展大為有利,而且還充實了建業等地的兵源。

在孫權北抗曹操之時,山越借吳境內空虛,又掀反亂。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叛亂,眾有萬餘人。曹軍北歸後,孫權令賀齊進討,賀齊討平之,誅其首惡,餘眾皆降服。揀其精健充為兵,次為縣戶。

曹操攻吳不克,撤兵還鄴。春天伊始,曹操行天子儀式始下耕藉田畝。三月,詔宣佈魏公曹操位在諸侯王之上,改授金璽,赤紱(紅色的官印絲帶)、遠遊冠。

不久長史董昭,復謂曹操宜進爵國公,加九錫禮。侍中荀彧,獨向董昭駁說道:“曹公本仗義興師,匡朝寧國,豈徒為安富尊榮起見?君子當愛人以德,不宜諂諛若此。”董昭懷慚而退。

這事偏被曹操聞知,暗生忿恨。會值荀彧有小恙,乞假數日,曹操竟借饋食為名,使人持送一盒。及荀彧揭視,乃系一個空器,並沒有甚麼珍饈,遂長嘆數聲,服毒自盡。

荀彧子荀惲訃告曹操,曹操佯為舉哀,予諡曰敬,令荀惲襲爵為侯。

越年建安十八年,由御史大夫郗慮,齎奉冊書,命曹操為魏公,兼加九錫。

皇宮裡董貴人遇害後,伏皇后內不自安,嘗與父伏完手書,數曹操罪惡,乞伏完伺隙密圖。伏完雖嘗授職輔國將軍,卻是性甘恬退,不願與曹操爭權,所以接得伏皇后書,始終未發。至曹操為魏公,伏完已歿過三四年了。

曹操有三女,長名憲,次名節,又次名華,長次俱納入皇宮,惟季女尚幼,在閨待年,擬及笄時,續行送入。王莽只獻入一女,曹操卻納入三女,總算忠心。獻帝並封為貴人。

甫越期年,不意伏皇后致父書信,竟被伏家怨僕,偷獻曹操,曹操不禁大怒,立入宮中,脅迫獻帝,廢去伏皇后。

獻帝躊躇未忍,曹操不待許可,便使尚書令華歆,代草詔書,逼帝蓋印。詔至中宮,伏皇后驚出意外,不敢不將皇后璽繳出。正想出徙別館,忽聞外面人聲嘈雜,好似來捕大盜一般,嚇得伏皇后三腳兩步,急至複壁間躲避。

誰知助曹操為虐的華歆,引兵入宮,四覓不見,竟由華歆破壁得伏皇后。麾兵動手,兵士尚有難色,華歆竟親揪伏皇后發,拖至外殿。

適值獻帝與郗慮坐談,見伏皇后披髮跣足,狀甚悽慘,不禁淚下。伏皇后泣語道:“竟不能復相活麼?”

獻帝嗚咽道:“我亦不知命在何時!”

又顧語郗慮道:“郗公!天下果有是事麼?”

那華歆不由分說,竟牽伏皇后入暴室中,與伏皇后所生二皇子,一體鴆死。

卻說華歆弒了伏皇后,並戮伏氏家族,然後復報曹操,曹操當然心喜,錄為首功,尋且表華歆為軍師。

說起華歆自歸服孫吳後不久,應曹操徵召,往投許都,參司空軍事。荀彧死後,竟代荀彧為尚書令,竭誠事曹操,居然弒起皇后。

獻帝自伏皇后死後,悲懷未釋,曹操卻進言道:“臣女已並邀寵御,次女最賢,可立為中宮。”

獻帝無奈,遂後冊立曹貴人節為皇后。百官因是魏公曹操女兒,格外諛頌,且並至魏公府中拜賀。

這正是:獻帝是傀儡,操權遮天下。

誰有不服臣,定叫死無疑!

評:劉備略定蜀,孫權即無機會再行入蜀,怒火之下接妹於吳,自此劉備與孫權相離。然有由強曹在,二者並沒公開決裂。曹操輕於張松,從而丟失益州,使劉備壯大。曹操專權,不顧荀彧多功,竟逼自殺。華歆充當打手,弒殺伏皇后及皇子。曹操一手遮天,誰敢不服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