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將扶禁、向存,前嘗圍攻葭萌關,逾年不克,至成都圍危,兩將當然撤還,被守將霍峻,追擊一陣,向存授首,扶禁遁去。劉備因霍峻有功,授霍峻為梓潼太守,全蜀悉平。

惟劉璋家眷,已俱隨劉璋東徙,只有劉璋寡嫂吳氏,為劉瑁妻,即吳懿妹,依兄居住,仍在成都。吳氏少時,有相士謂當大貴,劉璋父劉焉,因娶為子婦。偏偏結褵未幾,竟喪所天。

到了劉備據益州,獨少內助,孫夫人已經還吳,劉備恨她跡同專擅,且與孫夫人雖為夫婦,彷彿一閨中敵國,隨時加防,故由她大歸,不願再迓。

於是左右從吏,竟將吳懿妹吳氏,向劉備關說。劉備使人覘視,華顏未老,丰韻猶存,卻也有些合意。但自思與劉瑁同族,未免含嫌,乃更問法正。法正答道:“晉文且納懷嬴,比諸將軍,相去何如?將軍儘可從權呢。”劉備乃決納吳氏。

劉備得蜀,諸葛亮遂改訂治蜀條例,概從嚴峻。吏民亦各守法規,蜀漸安。

且說曹操自關中回到鄴,時常示意左右,表揚功德。有詔令曹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曹操聞孫權已略定嶺南,心事怏怏。既而欲再圖江東,令記室令史阮瑀書長信與孫權,行軟硬兼施之威脅。前章已敘。

而孫權早有準備,改秣陵為建業,已將治所已由京口徙居建業。為使安全,已用呂蒙計策,就濡須水口,創設船塢,預備拒曹。

孫權旋聞劉備西入益州,自背前言,權不禁大怒道:“猾虜乃敢如此麼?”遂潛遣舟船迎妹。

趙雲受劉備囑託,管理家事,此時巡弋江面,便截住孫夫人,又得張飛為助,奪還劉禪,但放孫夫人過去。

孫權既將妹迎還,本欲移攻荊州,恐曹操來攻,乃寄書劉備,說曹軍已南下來攻,致意乞援,令劉備不得安取益州。

而曹操得孫權、劉備失和之息,真的乘隙東來,欲攻濡須塢口。可見魯肅主張孫權和劉備和合仍有利弊。利在於孫劉和,曹不敢東來。弊在於孫劉和,且吳借荊州,使吳失入蜀,且將蜀讓予劉備。

曹操率軍,號稱四十萬軍南征,揮師來攻濡須塢口。孫權急調周泰、甘寧等來東線,並將賀齊、蔣欽鎮壓山越後,也留在東線,以便聽用。再令孫瑜、孫皎、董襲、朱然、徐盛等出師堵御。

曹操以張遼、臧霸為先鋒,行遇霖雨,前軍先及,水遂長,孫權軍船稍進,曹軍將士們見此便想起了赤壁之敗,皆有不安。就連張遼也覺恐慌,欲想撤兵,而被臧霸阻止了,並料曹操大軍將至。

果然次日,曹操即令大軍發起攻擊,會合張遼、臧霸先鋒,大破孫權江西大營,且擒獲都督公孫陽。

孫權得知江西大營失利,親率七萬眾抗擊曹軍。客主異形,吳人多有懼色。

甘寧獨挺身效命,願為前鋒,孫權賜米酒眾殽,甘寧乃賜手下百餘人食。甘寧先以銀碗酌酒,舉酒,通酌兵各一銀碗道:“甘寧尚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

眾齊道:“不惜死!”。

至二更,甘寧領三千兵為前都督,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軍。

甘寧擇百餘壯士,俟夜與飲,各盡一觴,當即披甲上馬,引百騎潛襲曹營。甘寧徑至曹軍營下,拔鹿角,逾壘入營,吶喊而入,一片殺聲,斬得數十級。

曹軍突遇襲擊,驚惶失措,失聲鼓譟。

甘寧尚欲衝突進去,裡面卻用車仗穿連,排若鐵桶,無隙可鑽。甘寧只得左右馳逐,喧噪了好多時,及至見曹宮中點起火把,舉火如星,兵馬彙集。

而甘寧已率眾退還本營,百騎中不折一人,將士們見偷襲成功,作鼓吹,稱萬歲,一片歡騰。

甘寧即去向孫權報捷,孫權也為之甚喜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與相敵了。”

並又笑道:“此次全憑卿的膽量,這足以驚駭老子(指曹操)了。”遂賜甘寧絹十疋,刀百口。

既而兩軍大戰,水陸分爭。吳將徐盛、董襲,督領舟師,至水口鏖鬥,盛殺得性起,欲登岸衝鋒。

偏將軍董襲所督五樓船,受命從孫權處往濡須口,夜遇暴風,五樓船傾覆,左右皆撤到小船,也勸董襲來小船,暫先避離。而董襲卻怒道:“受主公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敢復言此者斬!”

於是左右皆不敢再勸,其夜狂飆尤甚,白浪滔天,襲坐船被覆,結果董襲遇難。

徐盛孤軍深入,幸得陸軍接應,不致陷沒。

嗣孫權與曹操相拒月餘。孫權轉被動為主動,向曹軍發起了攻勢。

孫權察看到曹操出濡須,作油船,夜渡沙州上。孫權立刻令水軍圍攻,經過一番戰鬥,俘虜曹軍三千餘人,其沒弱者也有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