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馬超自為曹操所敗,西奔涼州,楊阜早料,馬超略奪隴上諸郡,又復進攻冀州。

冀州刺史韋康,忙遣別駕閻溫,告急長安。不料閻溫出水關,被馬超擒斬,急得韋康沒法,只得請降。楊阜哭諫不從,竟開門迎馬超,馬超卻將韋康殺死,獨用楊阜為參軍,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

長安屯將夏侯淵,聞信馳救,反為馬超所殺敗,只好退還。

會楊阜遇妻喪,乞假歸葬,路過歷城,得見撫夷將軍姜敘,姜敘與楊阜為中表弟兄,當然延入。

楊阜面有戚容,姜敘還道他是悼亡心切,不便多問。及進謁姜敘母,索性淚下不止,姜敘忍不住詰問道:“妻歿不妨續娶,何必過哀?”

楊阜搖首道:“何從為此?”

姜敘復問何因,楊阜悽然道:“守城不能完,主亡不能死,恨無面目再見尊親。但阜無權無勇,不能力討馬超賊,獨怪兄擁兵歷城,忍心坐視,咎亦難辭,《春秋》書趙盾弒君,便是此意。”

姜敘慨嘆道:“我非不欲討馬超,實恐馬超勇悍過人,急切難圖。”

楊阜又說道:“馬超強暴無義,非真難除。”

姜敘母聞之,斥責姜敘應討馬超。姜敘乃與校尉趙昂、尹奉等,合謀討馬超。又由楊阜致書冀城,潛結軍吏梁寬、趙衢,使為內應,安排已定。

惟趙昂有子名趙丹,在馬超麾下,趙昂引為己憂,歸語妻室,妻也厲聲斥責趙昂應棄子攻馬超。趙昂意乃決,遂據住祁山,與姜敘、楊阜,同聲討馬超。

姜敘、楊阜兩人,進兵歷城。馬超聽趙衢詭議,親出拒戰,留趙衢與梁寬守城。及與姜敘、楊阜交鋒,不能得利,引兵退歸。

哪知城門緊閉,連呼不應,但擲出頭顱數枚,馬超不瞧猶可,瞧了一遍,原來是嬌妻愛子的首級。當下越悲越怒,恨不把城池踏破。可奈姜敘、楊阜及趙昂等,兩面殺到,只好回頭就走。

趙昂子趙丹,由馬超帶著,就將他一刀兩段。復悄悄的掩襲歷城,竟得衝入,搜獲姜敘老母,用刀擱頸,逼令召姜敘回來,遭姜敘母大罵,刀一動,敘母頭已落地。

楊阜聞歷城失守,忙引兵還援,與馬超交戰城下,拚死力鬥,身中五創,尚不肯退。嗣由姜敘趙昂等,一齊殺到,方將馬超眾殺敗。

馬超乃南走漢中,投依張魯。張魯令馬超為都講祭酒,馬超從張魯乞師,往圍祁山。

姜敘等又向夏侯淵告急,夏侯淵使偏將張郃,率五千軍先行,自督萬人繼進,擊走馬超軍。復移兵長離,大破韓遂殘眾,然後還師。

馬超敗回漢中,張魯以為馬超無能為,禮貌濅衰。張魯將楊伯等,更欲害馬超,馬超當然憤悒。適劉璋失去雒城,急不暇擇,反使人向張魯求救。

張魯與劉璋本系世仇,怎肯赴急?偏馬超欲乘此圖功,願去取蜀。張魯樂得遣馬超一行,陽助劉璋,陰圖劉璋。

馬超有部將二人,一系從弟馬岱,一系南安人龐德,並皆勇敢。龐德適遇疾,不能從軍,留居漢中養痾。馬超只偕馬岱西進,由張魯撥兵數千,給令同行。

馬超到了武都,正值李恢奉劉備命,前來招降。李恢本來善辯,再加馬超乞得此差,原為避禍起見,一經李恢巧言說合,自然語語投機,當下隨李恢同進,直指成都。

劉備已自雒城進發,先至成都城下,既得馬超來降訊息,便欣然說道:“我定可得益州了!”乃潛分兵數千,使會馬超軍,囑令屯駐城北,交逼劉璋。

劉璋還道馬超來援,登城俯問,哪知馬超揚鞭仰指,口口聲聲,叫劉璋出降劉豫州,嚇得璋面色如土,幾乎跌倒。

經左右扶劉璋下城,劉璋長嘆道:“不聽忠言,悔無及了!”

會由劉備遣從事簡雍,入勸劉璋降。劉璋城中尚有兵士三萬人,谷帛足支一年,吏民多欲死戰。

劉璋流涕道:“我父子在州二十餘年,並無恩德加及百姓,百姓為璋攻戰數年,已害得膏血塗野,璋何忍再令死鬥,使無孑遺?不如出降為民罷了。”說得群下都為流淚。

劉璋無可奈何,只得與簡雍並輿出城,徑詣劉備營。

劉備開門迎劉璋,面加撫慰,復偕劉璋入城安民,所有劉璋私儲財物,一併檢還,令佩振威將軍印綬,徙居公安。

劉備大開筵宴,遍饗士卒,取庫中金銀,分賞將吏,多寡有差。

劉備自領益州牧,進諸葛亮為軍師將軍,黃忠為討虜將軍,魏延為牙門將軍,糜竺為安漢將軍,簡雍為昭德將軍,孫乾為秉忠將軍,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馬超為平西將軍,法正為蜀郡太守,兼揚武將軍。

舊益州太守董和,得掌軍中郎將,並署左將軍府事,舊廣漢長黃權得為偏將軍。尚有嚴顏、吳懿、費觀、李嚴、秦宓、許靖、費詩、孟達、彭褵等一班降官,約數十人,並皆錄用。

獨零陵人劉巴,夙負才名,曾由劉備具書招致,劉巴不背從,反自交趾入蜀,奔依劉璋。及劉璋迎劉備,劉巴一再諫阻,擬劉備為虎,終不見聽,乃閉門稱疾。劉備攻成都,即下令軍中,謂有人害劉巴,誅及三族。故成都既下,得劉巴甚喜,令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巴無奈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