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火燒赤壁曹軍敗 激戰荊地操回北(第2/3頁)
章節報錯
赤壁山成火焰國,揚子江作死人堆,曹操在水路中,逃了數十里,方敢登岸。曹操見陸寨也難保守,又加兵將病甚多,曹操不敢再戰,更不可久留,於是下令自焚餘船,以免船資敵,引軍退走。
他在百忙中尋了一匹快馬,扳鞍上坐,向北急奔。周瑜在謀劃水戰的同時,派兵在烏林一側登陸,吳兵上岸緊追,還虧曹操部下諸將陸續趕到,保護曹操身,且戰且走。
曹操兵雖多,但前戰主是水軍,屬於水戰。水軍打仗是在江面,江面本就方圓有限,江上水戰人多何用?再經黃蓋的火攻,曹軍兵敗如山倒。後戰雖在烏林,屬於陸戰,但曹軍中士氣低落,且大多數還帶病疫,曹軍敗局可想而知。
劉備見曹軍已敗,也自蜀山(湖北漢陽西)向烏林進發,遣到關、張、趙諸將,沿路追截,孫劉二軍在曹操敗退之時,形成共追擊之勢。
曹操被迫西走,孫權軍緊追其後。劉備軍也自今湖北仙桃市境急向西南方向行進,予以截擊,孫劉二軍竟將曹操軍圍困。
曹軍殺開一重,又是一重,等到重圍殺透,東方已明,檢點殘兵,不過數千騎了。
曹操擬奔南郡,後退到了華容道,就華容道小路進行,較為近便南郡。偏偏在此時,疾風未息,暴雨又來,一陣淋瀝,害得曹操等拖水帶泥,不堪狼狽,路上泥淤馬足,壅滯難行。
曹操令羸兵負草填塹,騎乃得過。羸兵已盡疲乏,等到塹坑填滿,不能再進,往往臥倒道旁。曹操等只恐追兵又至,躍馬前奔,也不管羸兵死活,蹀躞過去。幸得張遼、許褚等接應,才脫險。
曹操費了好多時才至南郡,曹軍兼以疾病,死者大半,兵已寥寥無幾了。
曹操仰天長嘆道:“今日若郭奉孝(郭嘉字)猶存,當不使孤至此!”說著復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諸將佐統皆慚沮,勉強安息一宵。
曹操既敗,又恐後方不穩,越日由曹操升帳,命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留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出守襄陽,佈置已畢,乃下坐跨馬,自率殘部回許都。
這一番赤壁鏖兵,若非孫劉合力,周瑜諸葛亮並智,哪裡殺得過曹操軍?可見得曹操軍一熸,乃有吳、蜀,雖曰天命,亦賴人謀。
周瑜,劉備水陸並進,追趕曹操,直至南郡(治江陵)城下。得知曹操北還,仍引與曹仁夾江相持,曹仁固守勿戰,周瑜亦未便急攻。
後周瑜令甘寧攻曹仁於南郡,未拔。甘寧建計先徑進取夷陵,周瑜從之。而時下甘寧手下有數百兵,並所新得,也僅滿千人。周瑜乃撥兵三千,付甘寧帶去,駛至夷陵,一鼓即下。
曹仁聞夷陵失守,分兵往援,乃令五六千人圍夷陵城。
甘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甘寧談笑自若。
曹仁分眾攻寧,甘寧兵少困急,遣使向周瑜求救。周瑜欲統兵救甘寧,又恐曹仁出擊,累得進退兩難。當時諸將以兵少不足分,均也為難。
呂蒙獻計,以少量兵力圍曹仁於南郡,以優勢兵力救甘寧。出其不意,速戰速決。呂蒙進道:“但留凌公績在此,(淩統字公績)。蒙與都督往援,當可從速解圍。蒙保公績,能十日固守,不致有誤。”
周瑜然之,即分兵到夷陵,乃令淩統守住營寨,自與呂蒙等赴援。且以分遣三百人柴道,斷敵歸路,奪取戰馬。
周瑜、呂蒙率兵至了夷陵城下,雙方交戰,擊退曹兵,所殺曹兵過半,曹軍只得夜遁去,行遇柴道,又被三百吳軍所擊,奪得戰馬三百匹,方船載還。曹騎兵只得皆舍馬步走,吳兵追蹙擊殺。
此時,周瑜、呂蒙也當即馳回。淩統果然無恙,屯兵北岸,相機進攻。夷陵解圍之戰得勝。
再說孫權聞周瑜大捷,亦引兵自攻合肥。然劉馥香所築城牆之堅固,又遭到守將張遼、李典等奮力抵抗,連日不克。在這同時,孫權又令張昭攻九江之當塗,也未能克。
曹操聞訊,遣將軍張喜,率一千騎兵馳援合肥,但軍中發生疫情,久而未至。
合肥情況緊急,城中揚州別駕蔣濟同刺史定一計,詭稱收到張喜信,說曹操發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霍丘西),讓守軍派主薄去迎接。故此派出三批使者帶上書信出城。
果然三批人中的第二批人被孫權人捉到,經搜得書,展開一曰:“……語中郎將,使守軍堅守,大軍立刻將至。”孫權得報,不知是計,以為是真。
如曹操的救兵來,定不能抗,於是束手無策。時下長史張紘跟隨,建議應“開具一面,以疑眾心”,而孫權不納。
孫權自為年青,欲在曹操援兵來前,率少數輕騎突敵。幸好長史張紘力勸道:“兵者兇器,戰爭兇險,今仗年富力強,輕率出戰,一旦失利,全軍心寒。衝鋒陷陣是前方將士之事,身為主帥,肩負江東重責,應懷霸王之計,怎可像孟賁、夏育之輩逞匹夫之勇?”
孫權尚存理智,立刻停止,差點又復犯父兄輕佻之錯。孫權恐援兵將至,又聞吳境內山越復叛亂,就主動撤圍退去,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