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系吳將黃蓋署名,但見紙上寫著:

“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當知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志在擇主,乞保吳民。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因事變化,效命在近。書不盡言。”

曹操看了又看,迴環數次,方問吳使道:“汝由黃蓋遣來,莫非詐降不成?”

吳使極言黃蓋誠意,曹操又想黃蓋來降,實是情理之中,便道:“黃蓋如果願降,當授高爵,我處不必答覆,但煩汝口述便了。”

吳使自然歸報,黃蓋大喜,即轉告周瑜,周瑜令黃蓋預先籌備,待令乃發。

黃蓋選得輕舸十艘,火船二十隻,船頭密佈大釘,預備燥荻枯柴,滿載船中,灌以火油,上鋪硫黃、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單遮蓋。船頭上插青龍牙旗,船尾各系走舸。佈置停當,帳下聽候,只等周瑜號令。

周瑜卻未敢遽發,只因隆冬時候,常有西北風,獨少東南風,曹操軍在北,非東南風如何縱火?所以遷延不決,特請諸葛亮密商。

諸葛亮素知天文,已料定冬至節邊,有東南風,便起座道:“亮不才,頗能祈風,當為君藉助一帆,可好麼?”

周瑜大喜過望,便請諸葛亮擇地設壇,自去祈禱。

過了一日一夜,就這年十一月十二日這天,晴空風暖,傍晚果然東南風漸起,及至午夜風急。

周瑜不勝詫異,使人視諸葛亮,諸葛亮已輕舟一葉,自往樊口,回見劉備去了。

於是周瑜即下令,悉眾夜發。黃蓋安排火船,使小卒再馳致書約曹操,說是今夜來降,但看船上有青龍幡,便是降船。又拔戰船,使韓當隨於黃蓋船後接應。周瑜自與程普在大艨艟上督戰,徐盛、丁奉為左右護衛,只留魯肅和闞澤及眾謀士守寨。

曹操得知黃蓋來降,在大寨中,與眾將商議,只等黃蓋訊息。軍士忽報江東一隻小船來到,說有黃蓋密書。

曹操急喚入,其人呈上書。書中訴道:“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殺江東名將,獻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者,即糧船黃蓋也。”

曹操大喜,俟至黃昏,親率將佐出營,並與眾將來水寨中大船上,眼巴巴的望黃蓋來降。智謀如曹操,也為所愚,可見行軍不易。

約閱片時,星光閃爍,月色迷濛,江中颳起一陣大風,撲面生寒,侵人肌骨。曹操尚不以為意。

忽見對岸有許多軍船,順風前來,隱約有青龍旗飄動,曹操迎風開顏道:“黃蓋果來降了!”

程昱、賈詡等在側,齊聲語曹操道:“來船甚眾,不可不防,且東南風颳得利害,倘彼因風縱火,如何抵敵?”

曹操不禁省悟,已經遲了。傳令各船將弁,小心戒備,且派巡船出探虛實。

黃蓋以十艘並列向前,餘船以次俱進,到了江的中心,舉起火把並齊聲道:“吾輩是來降的!”

曹軍均出營立觀,毫無戒備。

離曹軍二里許,黃蓋令各船同時放火,船皆一齊著火。霎時間火焰沖天,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煙焰漲天,飛埃絕爛,狂風捲火,燒及曹軍各艦,軍士連忙援救,已是無及。只見得火趁風威,風助火勢,多隻火船,撞入曹軍水寨,燒了這船,延及那船,船又被鐵環鎖住,急切裡無從奔避。再加上後來船隻,乘風突入,接連放火,不但北船被毀,延燒及岸上營柴和蘆葦,頃刻間,煙炎張天,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曹操號令才下達,那吳船已經駛近,曹軍毫無尚未防備,故而吳軍火船攻入,亂成一片。只見曹操軍焦頭爛額,撲通撲通的都投入水中,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曹操見不可支,還想從岸上逃走,幸虧張遼駕一小舟,上前救曹操,曹操得跳入舟中,如飛遁去。

黃蓋從火光中瞧著,一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進,連忙追曹操。不防一箭飛來,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那裡聽得弓弦響?正射中肩窩,翻身落水。

後面便是韓當水軍,韓當正率冒煙突火來攻曹軍水寨,忽聽得士卒報道:“後梢舵上有一人,高叫將軍表字。”韓當細聽,但聞高叫“義公救我?”

韓當曰:“此黃公覆也!”急教救起。

見黃蓋負箭著傷,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韓當急為脫去溼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了,先令別船送回大營醫治。

原來黃蓋深知水性,故大寒之時,和甲墮江,也能逃得性命。

韓當代黃蓋追曹操,曹操部下尚有殘艦,隨曹操遁走。哪知吳大都周瑜等指揮輕銳船隻,隨繼其後,雷鼓大進。曹操軍十死七八,餘亦多半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