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孫權迷惑信天命 司馬奪權是人為(第3/3頁)
章節報錯
令女泣語道:“仁人不以盛衰改節,義士不以存亡易心。曹氏盛時,尚欲保終,及今衰亡,便思背棄,這與禽獸何異?我寧死不肯出此。”
貞家人聞言,無不感動,乃聽令守節。
事為司馬懿所聞,也覺起敬,因使令女乞子自養,為曹氏後。
還有何晏妻金鄉公主,系是曹操女,為曹操妃杜夫人所出,性情端淑,夙有賢名。何晏自詡風流,雅好修飾,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無丈夫氣,時人號為傅粉何郎。惟性亦漁色,又嘗嗜酒,日與曹爽等為長夜飲,不問家事。
金鄉公主歸語母杜夫人道:“何晏為惡日甚,恐難保身家。”
杜夫人還疑公主妒忌,笑言詰責。誰料何晏閱時無幾,竟至殺身。
何晏有一男,年才五六歲,由杜夫人取匿宮中,遣人向司馬懿緩頰,請勿連坐。司馬懿素聞公主賢明,並看公主同母兄沛王林情面,乃赦他母子,不復加誅。
但何晏好清談,與夏侯玄、荀粲、王弼等,引為同調,雖身已受戮,尚煽餘風,魏晉清談的流弊,實自何晏始。特志禍根。
且說司馬懿計殺曹爽,得專政權,光祿大夫劉放、孫資等,鹹稱司馬懿有大功,應升任丞相,並加九錫。少主芳不敢違議,便使太常王肅,齎冊授命,司馬懿固辭不受,方將冊命收回。
是年改元嘉平,即蜀漢延熙十二年,後主劉禪進監軍姜維為衛將軍,與費禕並祿尚書事。姜維具有膽略,嘗欲繼丞相亮遺志,北伐中原,獨費禕不以為然,隱加裁製,但使姜維統兵萬人,不令逾限。
費禕且與姜維相語道:“我等才智,遠不及丞相,丞相尚未能戡定中原,何況我輩?不如保國安民,靜待能人,今不可希冀僥倖,輕舉妄試,一或挫失,後悔無及了。”未始非持重之言。姜維因權在費禕手,不便與爭,只好蹉跎過去。
會有一魏將奔入蜀境,叩關請降,自述姓名,叫作夏侯霸,當由關吏報知姜維。姜維驚疑道:“夏侯霸系夏侯淵次子,與蜀有仇,何故前來乞降。莫非懷詐不成?”
夏侯淵死於定軍山。姜維系魏人,應該知夏侯霸履歷。遂囑關吏嚴行盤詰,嗣接關吏復報,才知夏侯霸為曹爽外弟,官拜護軍,歸魏徵西將軍麾下。
曹爽被誅後,玄奉詔入朝,改派雍州刺史郭淮代任。夏侯霸與郭淮有隙,又恐坐曹爽親黨,必將及禍,不得已奔入蜀中,路過陰平,倉皇失道,甚至隨身糧盡,殺馬為食,步行荊棘,履穿足破,千辛萬苦,始得入蜀逃生。
既已情真語確,當然由姜維召入,夏侯霸跪伏地上,泣訴前情,姜維親為扶起,用言撫慰。復引夏侯霸入見後主,後主亦慰勞一番,令為姜維參軍,夏侯霸拜謝而出。
姜維問夏侯霸道:“司馬懿專政,未知他來窺我國否?”
夏侯霸答說道:“司馬懿方營立家門,無暇顧及外事,惟鍾士季年少有才,他日得志,必為蜀患。”
姜維問鍾士季為誰?夏侯霸謂故太傅鍾繇子,現為秘書郎。姜維聽到此語,乃欲先機伐魏,遂上表固請,奉詔出師。
夏侯霸隨姜維同行,到了雍州境內,審視地勢,見有曲山可據,即引兵佔住,分築二城,使部將勾安李韶居守,自募羌胡遺眾,往略諸郡。
魏徵西將軍郭淮,急令雍州刺史陳泰往攻二城。陳泰發雍州兵前往,把二城團團圍住,令他水汲不通,城中無水可取,將士枯渴。虧得初冬下雪,融作飲料,尚得苟延殘喘。
姜維聞二城被困,引兵趨救,方至牛頭山,即被陳泰阻住,陳泰才識煉達,料知維軍來援,必過此山,故就山設壘,親自守候。
姜維連日攻撲,終不能克,突有探騎入報道:“魏將郭淮,前來援陳泰,先驅已渡過洮水了。”
姜維亟與夏侯霸商議道:“郭淮進至洪水,定來截我歸路,如何是好?”
夏侯霸皺眉道:“看來不如速退,免得喪師。”
姜維乃令夏侯霸先行,自為斷後,星夜退歸。那曲山二城,待援不至,守將勾安、李韶,無術圖存,只好降魏。
姜維初次出師,便喪二將,不利可知。獨姜維還入漢中,心下未愜,因擬約吳夾攻,遣使東下。
吳主孫權,年已昏耄,為了許多內寵,遂致嫡庶爭權,內政尚且叢脞,還有何心外略?所以對著蜀使,模糊應付,當即遣歸。
自從吳主權稱帝以來,差不多有二十餘年,初次(被禁止黃龍,越三年改號嘉禾,又越六年,改號赤烏,又越十三年,改號太元。
這正是:老奸巨猾司馬懿,隱忍多年不發跡。任憑曹爽再橫行,一招下去定乾坤。
評:歷來帝皇都很迷信,常以天象測之命運,孫權也常為之。現代科學已證實一些超自然能力,並與命運並無直接聯絡。司馬懿之才與曹爽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曹爽被滅,是說天意,其實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