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烏六年正月,新都言白虎見,孫權所報當然很高興,自任自己真是真命天子。

然而,赤烏六年,六安民又反,孫權再次派諸葛恪對魏六安用兵,諸葛恪攻破魏將謝順營地,收其民人。

諸葛恪剛平定六安,孫權忽聞魏太傅司馬懿率軍入舒,方使諸葛恪發兵應之,而望氣者以為不利,於是孫權只得令諸葛恪率兵西移,徙屯柴桑,靜觀其變。

也在這年吳數學家,尚書闞澤也死。闞澤是孫權之女孫魯育之夫。孫權為此痛惜感悼,幾天都吃不下飯。孫吳連失重臣,以後的一年多沒任丞相。

赤烏六年,扶南國王範旃派遣使臣到建業,貢獻樂師和地方特產。孫權專門在皇宮附近建造一座扶南樂署,讓這些樂師居住,便於他們教授宮中樂師。中亞、印度等地的僧人,也有渡海來到建業的,這使得孫吳與海外聯絡更為緊密。海南諸國林邑(越南中部)、扶桑等出產玳瑁、沉木香、象牙、翡翠等透過交易傳入中國。

孫吳與海外相聯,除孫權主觀外宣國化外,還得益於東吳建業,它不但是一座雄踞江岸的都市,而且已是一座放眼大海的城市。由此形成的海洋文化傳統,成為後來南京古都的一個重要特色,而區別於中國其他古都。另一座被稱為石頭大塢,是東吳時期初建,東晉時期增修,周長七里一百步的石頭城。

赤烏七年秋,孫吳又現吉象,即宛陵言嘉禾生,孫權聞之,高興致致,以為孫吳盛世已到來,為此,孫權大開水道與宮殿。

東吳軍隊與物資的運輸,主要是依靠水運,水運因長江風浪經常造成的漕運損失。為使河道更為通暢,赤烏八年八月,孫權派屯田校尉孫勳率領三萬屯田兵開鑿破崗瀆。這就使水上在的物資不需經過京口而能運達建業,這就避免了長江風浪的危險。它直接接通建業的秦淮河與三吳(吳、吳興、會稽)之間的水上交通航道,也溝通了建業城與太湖流域和錢塘江流域的水上交通,並建了十四個“埭”(閘)。

破崗瀆的開鑿,對於建業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這是因為秦淮河上游和中游的居民區,正位於這條交通線上,加強了他們與吳、會稽等地區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這也加強了三吳與建業都城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明顯地促進了孫吳的安定和繁榮。

然而鑄大錢一事,民間反應越來越強烈。赤烏九年,孫權這才不得不廢除虛值大錢。這種反覆,必然影響到東吳商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因與蜀同盟,聽任蜀漢貨幣在吳國流行,蜀之傳形五銖,不管是勒為直百者,還是勒為五銖者,因其大小稱量如一,便於使用,因此竟然遍及江南,三吳諸縣皆行之。

孫吳造船業很發達,建業都城下成為優良港,從石頭津啟航的東吳船隊,縱橫於長江之上,西聯劉備,北拒曹操,而且常有萬人以上的大艦隊,周遊沿海諸島,南至海南島和越南、柬埔寨及南洋諸國,北至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進行貿易往來,最早與臺灣建立聯絡的大陸船隊,就是由石頭城下啟航的。

赤烏年間,孫權任會稽山陰人鍾離先後為南海太守,丞相長史、中書令。他在南海(廣州)任上後,高涼賊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殘害吏民,鍾離牧越界撲討,旬日降服。又有揭陽縣賊率曾夏等眾數千人歷十餘年朝廷,以侯爵、雜繒千匹,下書購募,絕不可得。鍾離牧遣使慰譬,曾夏等人皆首服,自改為良民。鍾離在任職中樞期間,先後平息高涼、揭陽二股叛亂,並又在建安、鄱陽、新都三郡山民作亂中,鍾離牧為監軍使者,一舉平定,並將賊帥黃亂,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

話說曹魏平遼東後,封曹操庶子曹宇為燕王。

魏主曹叡淫荒過度,釀成疾病,年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下立郭夫人為皇后,命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曹宇與曹叡素來親善,故曹叡欲囑咐後事。

又使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曹真子。屯騎校尉曹肇,曹休子。驍騎將軍秦朗等,與燕王共同輔政。偏有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意圖攬權,不願燕王等入輔,每思乘間進讒,苦未得隙。

會接司馬懿班師奏報,燕王曹宇便向叡請旨,令司馬懿仍回鎮長安。曹叡已不能治事,任令燕王主持。一夕曹叡氣喘不休,曹宇恐有急變,自去宣召曹肇等,與謀大計。

獨曹爽侍側未退,劉放、孫資,急排闥泣奏道:“陛下若有不諱,後事果付託何人?”

曹叡慘然道:“卿尚不聞朕用燕王麼?”

劉放申奏道:“先帝有詔,藩王不得輔政,且陛下方病,曹肇、秦朗等,託詞入省,輒與宮人戲言,燕王並不監束,反擁兵宮外,不令臣等進奏,這與古時的豎刁趙高,尚有何異?況太子幼弱,未能親政,外有強寇,內有僉壬,恐國家從此多事了。臣久叨恩寵,不忍漠視,故敢冒死入陳。”

所謂膚受之愬。愬不禁怒起,曹叡急問劉放道:“卿以為誰可大任?”

劉放見曹爽在旁,不便立異,便舉曹爽代曹宇,孫資亦隨口贊同,曹叡即顧爽道:“卿自思能勝任否?”

曹爽汗流浹背,不能措詞,劉放急伸足躡曹爽,曹爽才逼出一語道:“臣……臣願死奉社稷。”曹真生此庸兒,何能保家?

劉放、孫資又接入道:“太尉司馬懿才略過人,可參大政。”

曹叡點首稱善,劉放便欲請旨召司馬懿。

適值曹肇趨入,劉放、孫資乃避出殿外,曹叡與語及召司馬懿情事,曹肇涕泣固諫,引董卓事為戒,曹叡又覺心動,不願召司馬懿。

待至曹肇退,劉放、孫資又即趨進,極言曹肇有異心,曹叡復依劉放言,囑令草詔,劉放答道:“請陛下自作手書。”

曹叡欷歔道:“我已病重,不能執筆。”

劉放竟取過文具,握住曹叡手,勉強書詔,草草告成,便齎出大言道:“有詔免燕王等官,不得再停殿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