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宮之爭逼死遜 曹叡早逝懿輔政(第1/3頁)
章節報錯
赤烏五年正月,孫登死後,重立太子之事,就提到了日程上來,孫權既沒設正妻,嫡子就無從說起。那麼按年紀排下來,就立孫和為太子,那年滿十九,令敢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孫和是孫權與琅邪王夫人所生,孫和的嫡妃張氏是張昭的孫女,張氏的另一個同胞姐妹嫁給了陸抗。孫權並將當時學問家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派到太子身邊,以教導太子。
這年八月,孫權封孫霸為魯王,這在東吳是第一次。孫霸是孫權與謝姬所生,與謝夫人不是一個人,他與孫權的五子孫奮是同母。
孫霸為孫權所愛,與孫和同居東宮,禮秩如一,群臣多上書諫諍,就是魯王師傅是儀也勸孫權不能二宮等同對待。是儀嫌上疏曰:“臣竊以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宜,宜鎮四方,為國藩輔。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但臣言辭鄙野,不能究盡其意。愚以二宮宜有降殺,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而孫權不聽。
一次孫和到太廟祭祀,恰好太子妃叔父張休(張昭之子)就住在附近,張休就邀請孫和祭祀後去他家坐坐,沒想到給孫魯班發現了。
孫魯班原嫁周瑜長子周循,周循去世後,又嫁給了全琮,生全琮的第三個兒子全吳,而全寄不是孫魯班所生。
恰逢群臣見孫霸受封,太子母應是母以子貴,應立孫和母王氏為皇后,孫權頗欲依議。
孫魯班與孫和母不和,她當心太子孫和母王夫人貴為皇后,對她不利,於是她抓住孫和去張休家的把柄,就跟孫權說,孫和沒去太廟,而是到張休家密謀事,還說王夫人看到孫權病重,不但不難過,還有喜色,且道:王夫人嫉你迷上那個小妖精(指潘夫人),如一死了知,好讓她兒子和當皇帝。孫權大怒。
孫權竟信女言,常責孫和母,孫和母王夫人無從辯白,憂鬱致死,孫和亦因此失寵,這就使得孫霸有主動接近孫權機會。
赤烏六年十一月,顧雍去世。孫權認他的孫子顧譚為太常,丞相一位由陸遜代替,但他仍鎮守在武昌,詔書曰:“朕以不德,應期踐運,王塗未一,奸宄充路,夙夜戰懼,不惶鑑寐。惟君天資聰叡,明德顯融,統任上將,匡國弭難。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內外之任,君實兼之。今以君為丞相,使使持節守太常傅常授印綬。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績,敬服王命,綏靖四方。於乎!總司三事,以訓群寮,可不敬與,君其勖之!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
太常、平尚書事顧譚得到孫權重用後,乘機提出二宮分居,上疏道:“臣聞有國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階級踰邈,如此則骨肉之恩生,覬覦之望絶。……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而便魯王也。”
孫權這才同意,將孫和和孫霸分為二宮,但二宮之爭從此開始。
陸孫、諸葛恪、顧譚、朱據、滕胤、施績、丁密等奉禮而行,宗事太子。步陟、呂岱、全琮、呂據、中書令孫弘等附魯王。
孫霸陰謀奪嫡,交結朝臣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讒構乃兄,孫權漸為所惑,嫉孫和益甚。
一次,孫權叫揚竺(魯王人)商討太子事,沒想到這私下的談話卻被躲在床底下孫和的一位親信聽見了,這親信很快將這事告訴了孫和,他就叫正要去武昌陸遜侄子陸胤,讓陸遜去幫忙。同時太子傅吾粲知道了,就與陸遜互通訊息,力保太子。
為此陸遜多次上疏孫權道:“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陳述嫡庶之別,且請求進京面見,孫權置諸不理。但在陸遼上疏中,孫權竟然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宮廷中所說私話,這使孫權非常震怒。
陸遜教還全琮學金日蟬,這使陸遜與全琮接仇。
全琮向孫權進言,說陸遜的外甥顧承曾串通陳恂及張休,謊報戰績絕不自己謀求高位,孫權聽後,就將三人全部流放。
太子太傅吾粲,請遣魯王出鎮夏口,並出戍楊竺等,不準留京,詞尤激切,反觸孫權怒。
孫霸和楊竺乘間譖吾粲,吾粲憤無可訴,致書陸遜,自鳴不平,偏又被孫霸和楊竺所聞,誣他交通外臣,蓄謀不軌,竟致吾粲下獄斃命。
在收監人的審問中,揚竺列了陸遜的二十條罪證,這使陸胤受到了酷刑。並連續多批派人到武昌無故責問陸遜,陸遜年已垂老,禁不住連番憤悶而病倒,且拒絕治療和進令,不到半月,最終而死,時年六十三歲,陸遜在丞相僅一年多之久。
陸遼之子建武校尉陸抗代領陸遜眾,送葬東還。當扶著陸遜的靈柩回建業時,孫權拿出揚竺告發陸遜二十條罪狀,條條責問,而陸抗陳乃父苦衷,聲淚俱下,對答如流,孫權沒找到任何破綻。孫權稍稍感悟,才知孫霸和楊竺所言不實,於是孫霸所寵亦衰。
一天,孫權閒來無事,走到後宮的織室中一下子看中了一對姓潘的姐妹花,姐姐二十,妹妹十九。赤烏六年,潘夫人為六十二歲的孫權又生了他最小的一個兒子孫亮。
後宮裡面的潘夫人,尚在華年,獨承恩寵,眼見孫和、孫霸二子,俱已失寵,樂得乘機獻媚,為子孫亮謀儲,與全公主往來日密,並納公主侄孫女全氏為子婦。孫權可納姑母孫女為妃,孫亮亦可娶阿姊之侄孫女為妻。於是彼此益親,日夜在吳主孫權面前,讒毀孫和與孫霸,勸立幼子孫亮。
孫權內惑寵妃,外信愛女,遂欲廢孫和立孫亮,密語侍中孫峻道:“子弟不睦,恐將蹈袁氏覆轍,若使朕不為變計,後患無窮了。”
孫峻為孫權叔父孫靜曾孫,有姊為全尚妻,全尚女嫁孫亮,親上加親,他當然袒孫亮母子,贊成孫權議。惟孫權雖有此言,尚因廢儲事大,難免眾謗,復延宕了好幾年。
恰衛將軍全琮曾略淮南,決芍陂,燒安城邸閣,收其人民,已有功勞,他與全尚為兄弟,當然為孫亮開通,但仍無甚效。一天,孫權閒來無事,走到後宮的織室中一下子看中了一對姓潘的姐妹花,姐姐二十,妹妹十九,孫亮就是妹妹所生。
話說孫權通遼東雖失敗,但為擴疆土,赤鳥五年,派將軍聶友、校尉陸凱以兵三萬討珠崖(海口市)、儋耳(海南的儋州),取得成功。任命陸凱為儋耳太守,並將珠崖郡治移至徐聞(廣東今縣),這有效地將海南置於交州刺史的統治之下。
孫權征服海南後,又派出使節南宣國化,同扶南(秦國)、林邑(越南中南部)、堂明(柬埔寨)諸國建立聯絡。
幾年中,孫吳與魏、蜀皆無大的戰事,境內也陸續出現吉象,赤烏五年二月,海鹽縣言見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