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李衡的人,本襄陽“卒家子”,漢末入吳為武昌庶民,後投羊衜。是時,校事呂壹玩弄權柄,大臣畏逼,莫有敢言。羊衜薦李衡為郎,李衡有辯口才,口陳呂壹奸短數千言,使得孫權有愧色。

呂壹事越搞越糟,他竟然懷疑朱據(孫權女婿,孫魯育的丈夫)貪汙了錢,就將朱據的手下主官軍吏抓起來嚴刑考打,逼他說出是朱據乾的,沒想到,主官軍吏被打死也沒誣指朱據,朱據見主官軍吏已死,就厚葬了他。

呂壹就將此事告訴了孫權,就這位軍吏為朱據隱瞞了貪汙的真相,孫權竟然相信。

後來典軍劉助發現那筆錢是被王遂貪汙了,這才是孫權恍然大悟。孫權再三權衡利弊,這才下令逮捕呂壹,並指定由顧雍親審,結果被告處死。

赤烏元年孫權在殺了校事呂壹後,迫於形勢,一面引咎責躬,一面為自己辯護:“自孤興軍五十年,所役賦凡百皆出於民,天下未定,孽類猶存,士民勤苦,誠所貫知。然勞百姓,事不得已耳。”

於是乃使中書郎袁禮告謝諸大將,因問時事所當損益。禮還,復有詔責數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曰:“袁禮還,雲與子瑜(諸葛謹)、子山(步騭)、義封(朱然)、定公(呂岱)相見,並以時事當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安之心。聞此悵然,深自刻怪。”

孫權要求直言盡諫曰:“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相見,並諮以時事當有所先後,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惻,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安之心。’聞之悵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聖人能無過行,明者能自見耳。人之舉厝,何能悉中!獨當己有以傷拒眾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不爾,何緣乃至於此乎?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發有二色,以謂表裡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義雖君臣,恩猶骨肉,榮福喜戚,相與共之。忠不匿情,智無遺計,事統是非,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同船濟水,將誰與易!齊桓有善,管子未嘗不嘆,有過未嘗不諫,諫而不得,終諫不止。今孤自省無桓公之德,而諸君諫諍未出於口,仍執嫌難。以此言之,孤於齊桓良優,未知諸君於管子何如耳!”

話說孫權夫人先有謝氏死,後有徐氏,徐氏的奶奶是孫權的姑母,孫權是徐氏的表叔。先夫為陸尚,陸尚死後,她才嫁給孫權。孫登先由謝夫人撫養,後由徐夫人撫養。偏後宮又有步氏袁氏,及王氏兩夫人,步氏亦有姿色,與徐氏可稱伯仲,徐氏性妒,步氏量宏,故權復右袒徐氏,終至後位不定。步氏無子,只生二女,長名魯班,小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適全琮;次名魯育,又字小虎,前配朱據,後適劉纂。至徐氏病歿,步氏因未曾生男,亦不得為後。袁氏即袁術女,品性最良,也無子嗣,步氏又不幸疾終,權欲立袁氏為後,袁氏以無子固辭。兩王夫人,一生和、霸二子,一生子休。後來權復得一犯女潘氏,嬌小玲瓏,使充妾媵,幾度春風,生子名亮。孫權妃嬪多,又不講嫡庶。共有七子:登、慮、和、霸、奮、休、亮。立太子登多年,不立其母王夫人為皇后。

赤烏元年,步夫人死,十月孫權追封步夫人為皇后。

赤烏二年十月,孫權派將軍蔣秘南討蠻夷。然而不久蔣秘所部都督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自稱平南將軍,與弟廖潛共攻零陵、桂陽,並搖動交州、蒼梧、鬱林諸郡,叛軍與蠻夷山越相聯,眾數達萬人。

呂岱見此,自表輒行,星夜兼路平叛。孫權遣使追拜呂岱為交州牧,並且即遣左將軍唐諮等駱驛相繼,配合作戰。呂岱和唐諮力戰,終在一年破之,斬廖式和遣諸所偽署臨賀太守費楊等及其並其支黨,郡縣悉平,時呂岱年已有八十高齡。

為平息吳境內民反和矛盾,赤烏三年春,孫權頒佈了第三道詔令,下令“勿奪民事”。同年冬,對於饑民,又下詔“開倉稟以賜貧窮”。且又大水利發展生產,在建業修築最大的蓄水灌溉工程——赤山塘。派左臺侍御史郗儉開京城河道,使他監鑿城西南,自秦淮北抵倉城,名運瀆。

在境內倡道玄學,何晏、王弼在吳境內倡道玄學,正為孫權利用,麻痺百姓,有利用他的統治。

大和尚康僧會就是從海上到達建業的,受到官方的接待。

同年,孫權與有葛仙翁和太極仙翁之稱的葛玄交往,二人常遊玩於建業城區郊,談道論經,後孫權為葛玄立洞玄觀於建業南郊方山,以興道學。葛玄之侄葛洪後為署名道人與此不無關聯。而洞玄觀,成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道觀。

孫權長女婿、周瑜長子周胤,因縱情慾,酗淫,以至引怒孫權,孫權欲賜死。吳重臣諸葛謹和步騭聯名上疏,要求豁免周胤。孫權不從,後又全琮和朱然為周胤求情,細述其父功勞,孫權這才同意復官,但周胤卻已死亡,自此長女孫魯班(小字大虎)便成寡婦。

出任合浦、交址太守薛綜,應召回京兼任謁者僕射。正會蜀漢使者張奉出使孫吳,他在孫權面前拆尚書闞澤姓名的字形來嘲弄闞澤,而闞澤不能回答,而孫權也覺尷尬。而薛綜起座巡行斟酒,利用勸酒的機會對張奉道:“蜀是什麼?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蟲子進肚。”

張奉道:“不再拆一下你們的吳字嗎?”

薛綜當即隨口而出:“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

於是在座眾人歡笑起來,而張奉無話可說。

薛綜的思維敏捷為孫吳贏得到口譽,使張奉覺得孫吳不泛人才,也為孫權爭得了臉面,孫權當然高興。

赤烏三年,孫權頒佈第三道詔令:“蓋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頃者以來,民多徵役,歲又水旱,年穀有損,而吏或不良,侵奪民時,以致飢困。自今以來,督軍郡守,其謹察非法,當農桑時,以役事擾民者,舉正以聞。”

同年冬,民飢,孫權再次下詔:“開倉廩以賜貧窮”。

赤烏四年正月,建業天下大雪,平地三尺,鳥獸多死。河道冰厚,不能通行。為使河道更能往,這年冬十一月,孫權下令開鑿東渠青溪,北通潮溝,南接秦淮河,大體上與運瀆平行,這又新增通向建業河道,這對軍事、民間運輸皆有益。

赤烏四年春,百官奏立皇后及四王,孫權認為不合時宜,因令緩議:“今天下未定,民物勞瘁,且有功者或未錄,飢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豐子弟,崇爵位以寵妃妾,孤甚不取。其釋此議。”是年四月又令“禁進獻御,減太官膳。”

赤烏四年五月,241年,長子太子孫登病死,歲僅三十三歲,此時孫權為六十歲。

孫登臨終前上疏道:“竊聞郡縣頗有荒殘,民物凋弊,奸亂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博採眾議,寬刑輕賦,均息力役,以順民望。陸遜忠勤於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諸葛瑾、步騭忠於為國,通達治體。可令陳上便宜,蠲除苛煩,愛養士馬,撫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內,遠者歸復,近者盡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願陛下留意聽採,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既絕而後書聞,孫權益以摧感,言則隕涕,諡孫登曰宣太子。

正所謂:啟用呂壹圖內治反使吳內更不穩。孫登太子早年折孫權白髮送黑髮。

評:孫權用呂壹,意在圖內治,不料呂壹私心,殘害忠良,震動整個孫吳朝野,孫權為穩定局勢,不得不捨卒保車。太子孫登夭折,為以後孫吳的太子之爭留下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