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仙去,蜀漢和吳皆行悼念,獨魏主曹叡坐享承平,恣意淫樂,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徭役不休,農桑失業。司空陳群等,上書力諫,輒不見從,且欲剷平北邙,上築臺觀。衛尉辛毗,中書郎王基,少府楊阜,交章諫諍,方才罷議。

魏青龍三年秋季,洛陽華殿被焚,曹叡問太史令高堂隆道:“漢柏梁殿失火,嘗大起宮殿,作為厭勝,卿可識此義否?”

高堂隆道:“這乃越巫所為,不合古訓,願陛下毋惑邪言。”

曹叡不以為然,立命博士馬鈞,徵發民夫數萬,晝夜督造,窮極技巧,殿前有九龍環繞,號為九龍殿。又引穀水,透過殿前,旁設玉井綺欄,神龍吐出,蟾蜍合受。

馬鈞更仿造指南車,叫作司南車,俾曹叡得隨意遊幸。並在殿北設立八坊,專選美貌婦女,序居坊中,最上封貴人,次封夫人,就中有數人知書識字,特任為女尚書,出納章奏。他如歌姬舞妓,采女宮娥,不可勝計。殿外特造芳林園,蒐羅奇花名卉,珍禽異獸,中鑿陂池,編列畫舫,每舫貯佳麗數人,教以楫棹越歌,俱臻靈妙。

曹叡隨時遊幸,遇有中意的美人兒,當即召御,未有虛夕。誰知連宵跨鳳,累歲絕麟,曹叡已越壯年,未得一子,廷尉高柔,請曹叡簡省侍女,育精養神,方可“螽斯衍慶”云云。曹叡雖然優詔報聞,卻仍是肆淫不已,尋且就宗室中,取得二兒,一名芳,一名詢,充作己子,即立曹芳為齊王,曹詢為秦王。

卻說魏皇后毛氏,性頗端淑,與曹叡向無閒言,自郭夫人專寵後,遂將毛後愛情漸漸移到郭後身上。後來貴人以下,承接甚多,更將毛後撇置中宮,不復過問。

一日曹叡遊芳林園,郭夫人等並皆隨行,獨毛後不與,郭夫人問曹叡道:“何不一請皇后同行?”恐是故意詰問。

曹叡頻頻搖首,且囑左右,不得通報中宮。及既至園中,賞花飲酒,備極歡娛,直至日落西山,方才回宮。

毛皇后愴懷失寵,鬱鬱寡歡,鎮日裡望斷乘輿,免不得囑託宮娥,探聽魏主行止,適有人得知遊園訊息,走報毛後,毛後益覺怏怏,甚至一宵廢寢。

翌日早起,特至西宮外候著,等到日上三竿,方見曹叡乘輦出來,當即迎前笑問道:“陛下昨遊北園,可極樂否?”

說尚未畢,但見曹叡勃然變色,滿臉怒容,禁不住嚇退三步,曹叡掉頭徑去。

到了傍晚,竟由宮宦齎入諭旨,勸令毛後自盡。

可憐毛皇后又悲又憤,又憤又悔,想到無可奈何的時候,竟取過鴆酒,一口吸乾,轉瞬毒發,便致暴亡。

前有甄后,後有毛後,可謂兩次同命。曹叡尚恨左右違旨,擅敢漏洩,不問是否通報,竟殺死了十餘人。

不過表面上說不過去,偽言毛後暴崩,依禮喪葬,加諡曰悼,號後墓為愍陵,是年為魏青龍五年。

茌縣茌音仕。報稱黃龍出現,青變為黃,已寓死兆。有司樂得獻諛,說是魏得地統,宜改正朔,易服色,一新觀聽。曹叡遂改元景初,建醜為正,服色尚黃,犧牲尚白。

又用太史令高堂隆奏議,在南北郊,營方圜二丘,圜丘祀天,方丘祀地,詔稱曹氏系出有虞,應以虞帝舜配天,皇祖武皇帝配地,武皇帝即曹操。

已而徙長安諸鍾簴,及秦始皇所鑄銅人,漢武帝所制承露盤,盡至洛陽。

銅人重不可致,留置霸城,承露盤在途折斷,聲聞數十里。

曹叡乃另採別銅,鑄成銅人二個,號為翁仲,分列司馬門外。更鑄銅龍銅鳳,置內殿前,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

還要在芳林園中,增築土山,限令三日告就。土役無暇,即令公卿群僚,荷畚擔土,好容易堆成高阜,上植松竹雜木,作為美觀。司徒掾董尋,太子舍人張茂,陸續奏諫,始終無效。

高堂隆得病將死,口占遺疏,請毌黜奢崇儉,親親任賢,也徒博得區區褒贈,齎志以終。

只有大將軍司馬懿,進宮太尉,位高責重,卻是片言不發,噤若寒蟬,數語已足誅心。

再說孫權北攻曹魏,累遭敗挫,思想伐魏,主是陸上作戰,而陸上攻克,需用戰馬,南方炎熱,產馬不多,尤其良馬更少。

孫權聞遼東公孫淵擁兵十萬,已與曹魏有貳,分庭抗禮,形同敵國。前曾遣使遼東,雖無功而返,但現遼東情況有變。既而如前所思,如能爭取到遼東,不但能買到戰馬,還可對曹魏形成南北夾攻之勢。

於是在嘉禾元年三月,孫權二次派周賀、校尉裴潛出使出使遼東。這次出使擁兵五千,大船百艘,擒帶南方特有方物和金銀財寶,與遼東交換駿馬。並欲招誘公孫淵,與之建立同盟,共對曹魏。

此舉眾多臣卻不以為然,但也不願佛逆龍鱗。而遠在交州的虞翻聞孫權要浮海求馬,竟不顧自己廢黜之身,疏直之性仍未改,特上表力陳不可。然此舉又激起孫權憤怒,又使虞翻放逐至更僻的蒼梧郡猛陵縣。

周賀等率眾抵達遼東沓渚口,時下恰遇公孫淵與曹魏不和,急欲尋靠山,見孫吳特遣使來訪,當然熱情接待。併為孫吳購馬提供方便,周賀滿載駿馬千匹,及貂皮、藥材等遼東名貴,啟程回國。

不料遼東南通孫吳,與孫權往來之息傳至曹魏,且激怒了曹魏,曹魏曹叡即令幽州刺史王雄與東萊太守由陸路、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諸軍自海道,合成水陸二路,討伐遼東。

而謀士蔣濟諫阻道:“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制,是驅使為賊。故曰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質,歲選計考,不乏職貢。議者先之,正使一舉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國,得其財不足為富,儻不如意,是為結怨失信也。”

曹叡不從,責令出兵,果正如蔣濟所料,這次出兵伐遼東,不但沒得到應有的效果,無功而返,而且逼得公孫淵倒向了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