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孫權北伐皆失利 諸葛病死蔣琬政(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權稱帝,欲以天子之勢吞併天下。嘉禾元年,孫權以陸遜引兵廬江,主動向魏示兵,此舉引動曹魏朝野震動,眾想皆以為應急救援,而徵東將軍滿寵則認為廬江將勁兵精,能堅守城池許日。吳軍舍船二百里來,後尾空懸,尚欲誘兵之計,不可輕進急救。於是滿寵沒急去援廬江,而遂督大軍趨於楊宜口(今安徽霍兵境),而陸遜聞魏大軍東下,只得連夜收兵而還。
孫權欲使陸遜攻廬江沒成後,整頓兵馬,於嘉禾二年正月,孫權窺視到魏新建的合肥新城,兵備薄弱,即親率大軍向合肥新城示兵,欲圍其城,但城遠離水道,行至二十日不敢輕以下船。
後孫權率兵上岸耀兵,不料遭到魏軍的伏擊,被斬首數百,有的赴水溺死,吳兵失利,不克而還。
原來魏將滿寵聞知孫權來犯合肥新城,暗自遣步騎六千,伏在城隱處,以待吳軍。
孫權圍攻合肥失利,卻沒氣妥,整頓兵馬,再向攻魏。
嘉禾三年五月,聞諸葛亮再次伐魏,應蜀漢之約,孫權考慮到諸葛亮兵出武功,魏西北軍事緊張,魏明帝不能遠出,是攻合肥新城的好機會。於是孫權親率十萬出兵巢湖,圍攻合肥新城。同時派上大將軍陸遜、大將軍諸葛謹等分別屯兵江夏、沔口,示兵北取襄陽,遙為聲援。派鎮北將軍孫韶、奮威將軍張承等入淮北,分向廣陵、淮陽,以為掎角之勢。
魏明帝曹叡聞訊,派司馬懿抵抗諸葛亮,自乘龍舟東下,親征孫權,直達壽春,援應合肥。
合肥魏守將滿寵,欲設一欲擒故縱之計策,佯棄合肥新城,誘敵至壽春城下,合兵再圍攻,而曹叡卻不從道:“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祈山,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爭也。縱(孫)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朕將自往徵之。”於是滿寵飭眾堅守,只得待援。
滿寵組織人馬拼死與孫權對抗,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以澆麻油,從上風放火,燒燬了吳軍的攻城器具,且射死了孫權的侄子(孫匡之子)、長水校尉孫泰。
孫權知難相抗,軍中暴發疾病。又聞曹叡親督大軍將至,孫權權衡再三,便在曹叡未到達壽春時,即把軍隊撤下。
此前,陸遜曾獻策孫權,願出奇兵,截曹叡歸路,不幸使人被魏邏騎所得,計不得行。
陸遜所遣人韓扁齎表奉報,遇敵於沔中,魏邏騎抓住了韓扁,並向陸遜部攻來。吳將諸葛瑾聞知,忙即書報陸遜道:“大駕已旋,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且水乾,宜當急去。”
陸遜未答,方催人栽種菜菽,自與諸將弈棋,閒暇如常,諸葛瑾不勝驚異。
陸遜見他慌張情狀,不待詳說,便與語道:“軍機漏洩,我已探知,但若遽退,敵必來追,豈非危道麼?”
陸遜說罷,復邀諸葛瑾入後帳,密囑數言,諸葛瑾道:“伯言多智謀,當以照行。”欣然趨出,仍督舟師向襄陽城。陸遜臨敵不驚,從容亦催動陸遜軍,與諸葛瑾並進。
襄陽守將劉劭,本已接到曹叡令,出兵攻諸葛瑾,一聞陸遜親出,慌忙退還。
陸遜至白河口潛遣部將周峻等,分略江夏新市安陸石陽。魏兵俱不敢出,任他來去自由。此時陸遜聞吳主己退,然後徐徐引還,毫無損失,安然抵鎮。孫韶等也即回軍。
魏王曹叡素聞陸遜名,還恐他截擊後路,既聞吳兵東返,也不願進逼,遂進軍壽春,錄諸將功,封常有差,饗六軍,又遣使持節犒勞合肥、壽春諸軍,隨後回棹西行。諸將請徑赴長安,合兵擊蜀。
曹叡獨說道:“吳既卻兵,蜀自喪膽,司馬大將軍,自足制敵,無煩我親往了。”遂遄返許昌。
嗣接司馬懿軍報,謂蜀兵出屯五丈原,未分勝負,現惟以守為戰,彼若糧盡,自然退師等語。
曹叡揣知司馬懿意,飭令司馬懿約束諸將,堅壁拒敵。
原來司馬懿與諸葛亮戰過數次,敗多勝少,此次聞諸葛亮進攻,當然打定主意,但守勿戰。
當諸葛亮出軍渭南時,司馬懿即引兵渡渭,背水立寨,且語諸將道:“諸葛亮若出武功,依山東進,卻是可憂。若西出五丈原,便可無慮了。”這也安定軍心的巧言。
嗣聞諸葛亮果屯五丈原,乃使郭淮據住北山,為犄角計,及蜀兵到了北原,已由郭淮扼守,進擊無效,因即退去。
諸葛亮已命運糧軍士,用著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尚恐日久告罄,特派兵屯田,散處渭濱。
惟嚴申禁令,不準侵擾居民,兵民相安無事,諸葛亮亦欣慰,滿望就地得糧,好與司馬懿堅持到底,免得奔波往返,再致徒勞。使人迭下戰書,促司馬懿出戰,無論鬥將鬥兵鬥陣,任司馬懿自擇。
司馬懿只是不出,經諸葛亮催逼不過,方才出鬥陣法。諸葛亮布成八卦陣,司馬懿亦認識,及遣戴凌等攻打,按著兵書,囑令前往。
哪知戴凌等一入陣中,辨不出甚麼方向,沒頭亂撞,終被蜀兵個個擒住。諸葛亮命把魏兵剝去衣甲,一律放回,叫他轉語司馬懿,要司馬懿自來攻陣。
司馬懿佯約明日,收兵還營,竟不復出。諸葛亮使人責司馬懿背約,司馬懿始終忍辱,置諸不答。
及諸葛亮貽司馬懿巾幗女服,司馬懿假意笑說道:“孔明竟視我作婦女麼?”好一番忍耐工夫。說著,厚待來使,問及孔明寢食,及事情煩簡。
使人答道:“諸葛公夙興夜寐,凡罰在二十以上,皆須親覽,日食不過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