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來自黃祖軍中,對黃祖軍事瞭如指掌,孫權在甘寧的相助下,破黃祖之計立刻形成,大軍再攻江夏。

建安十二年(207年),孫權在吳郡,準備討伐黃祖,騎都尉太史令吳範說:“今天討伐無大利,不如明年出兵,明年戊子,荊州劉表也身死國亡。”

孫權不聽,而發兵征討黃祖。

黃祖得知甘寧棄他投奔孫權,心存後悔聽從蘇飛建議,遣甘寧出任邾縣長。欲想責罰蘇飛,但二軍相爭,正是用人之機,只得暫先放下。

正當孫權大軍攻其城,虜其民,順利推進之時,後方突傳來孫權母病危。

孫權聞之,思母多年不辭辛勞,且在關鍵時機,斷定決策,如臨危不能相見,確是憾事。

孫權為對母盡孝,只得暫罷置攻伐之計,速速返回,果然應了騎都尉太史令吳範所預。

孫權母吳太夫人,自三子孫翊死於非命,積哀成疾,奄忽一兩年,終至不起,彌留之中,召見張昭等,託付後事,叮囑道:“仲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公瑾……”還沒見得孫權歸來,就悠然而逝。

孫權急速趕回,只是欲見母最後一面,不料仍未能如願。

孫權見到母時,母已去。其面容從容蒼白,微含慈笑。孫權見之,一股悲痛之流湧上心頭,眼淚突出,大聲叫喊道:“娘!娘!娘!權兒來了,您睜開眼睛看看權兒!”

孫權母已逝,怎能再睜眼睛?孫權悲痛欲絕,跪在母親床前,嚎聲大哭。張昭等人見此,好聲勸慰,孫權不聽,仍哭泣不止,張昭獨對孫權道:“人固有一死,主公身為江東之主,諸多大事尚待要做,不宜過分悲哀。”

孫權作江東之主,這才覺得有些失態,便拂去滿面淚水,對張昭等人問道:“母親去時有何遺囑?”

張昭等人就將吳太夫人臨終遺囑一一道出。

孫權母吳太夫人才貌雙全,性格果敢堅毅,富有才智謀略。在丈夫孫堅早逝之後,不但將幼兒女一手拉大成人,而且先後輔佐兩子治理江東,尤其孫權少年統業,吳太夫人助治軍國,甚有補益,她的去世,無疑是江東一大損失。

孫權依禮喪葬母親,與父孫堅合墓。此後,孫權每每想起母親一生,總覺不易。孫權為了卻思母之心,特令為母建北寺塔,以作記念。

守制逾年,孫權並沒以國喪不舉兵為訓,複議往伐黃祖。

黃祖自知與孫權二戰失利,又知甘寧投奔江東,帶去軍情,對自甚是不利,於是決定調整戰術。

經與江東二次開戰,黃祖也知水軍弱於對方,如仍在長江上再行水戰,難於取勝,便把防務的重點放在陸地上。

黃祖深知孫權來攻仍以水戰為主,江夏郡治西陵,西陵城牆矮小,又遠離長江,一旦孫權軍從長江登陸,長驅直入,來攻西陵,敗勢將顯,這非常不利陸地防禦,於是黃祖就將防禦之地前移至沔口。

沔口南臨長江,傍依沔水,地勢高竣,易守難攻。黃祖經多日築建,便在沔口加固城牆,廣築戰壘,且在沔水與長江交口之處,建造二隻蒙艟大艦船。

蒙艟艦船船身異常高大,四周用厚木製成裝甲,裝甲板開有射箭孔,艦船可納千人,弓箭手可能輪流發射強弩。並用生牛皮包裹蒙艟大艦船,將其置於水中要口,用粗大的棕繩捆上大石頭,沉入水底,以固定船身,以它來阻江東水軍從沔水城西登陸,這真可謂水上保壘。

經探,孫權悉知黃祖防守,面對黃祖固若金湯之御,孫權接受甘寧建議,定得攻略計策。

孫權令西征軍分前後二部,前部軍由周瑜為都督,統領一萬人,先鋒由擅長水戰的淩統和董襲組成。首先突破沔水,在沔口城西登陸,發起佯攻,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後一部分一萬五千人由孫權親自率領,先鋒由呂蒙擔任,乘守軍注意力集中在城西之機,從城東破沔口,一切佈置妥當。

第二年(208年),孫權出兵再攻黃祖,孫權一聲令下,周瑜當即率水軍直奔沔水,由西接近沔口。但遇兩大艨艟,擋住要隘,鼓聲一響,艨艟中千弩齊發,箭如雨集。

周瑜軍不得前行,正在猶豫之機,先鋒董襲、淩統,分募敢死士各百人,身披二副鎧甲,乘坐大舸,突入蒙艟之間。

董襲藉機抽刀砍斷了艨艟的二根艨艟之棕繩,艨艟失去了固定,自然橫漂水面上,隨流散去,江東軍這才得以前進。

黃祖見艨艟棕繩被砍,艨艟隨水流漂離要隘,失去了水上堡壘之用,忙令都督陳就,帶領水軍,鼓棹迎戰。

黃祖水軍那是江東水軍對手,淩統率著幾個勇士,首當其衝,出動輕舟,領跑最前,斬殺了黃祖部將張碩,生擒大批俘虜,且還奪回幾條船隻。隨後黃祖軍遭遇江東大批水軍,一陣驅殺,黃祖軍大敗,剩得少數殘餘只得退回沔口城內。

江東軍很快在沔口城西登陸,列隊佈陣,時夕陽西下,周瑜即向孫權發出登陸訊號,便率軍就向沔口城西發起猛攻。

黃祖得知水軍戰敗退回城中,又見城西鼓角震地,旗子蔽天,就知江東軍已在城西登陸。隨即就見到江東軍蜂擁而至,猛攻城西,黃祖就知城西吃緊,連忙調集城內守軍至西門禦敵。

孫權知周瑜率軍登陸西攻,按定計策,並料知城東守軍應是不多,當即令先鋒呂蒙,趁著朦朧夜色,各率二千敢死士悄悄接近沔口東門,搭起支梯,登上城牆。一陣驅殺,江東軍佔領東城門,引軍入城。守將急忙再度率軍抵擋,結果皆被江東軍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