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江夏復攻權母危 名將來投黃祖斬(第1/3頁)
章節報錯
前章所敘,曹操想乘袁譚、袁尚兄弟相攻之機南擊劉表,又因袁譚求救於曹操出兵,曹操心道,方從北來,南事未成,是否相援,動搖不定。而荀攸、郭嘉則有意北助袁譚,藉此機平定北方,曹操不再徘徊,復回師河北。
孫權復平山越,江東漸安。孫權欲乘曹操平定北方之機,復攻荊州,剿除黃祖。
黃祖自上次敗破,收了殘兵敗將,重整旗鼓。他知孫權定會再次來攻,於是接受上次教訓,早作了準備。因此這次孫權率大軍西進,受到黃祖軍的頑強抵抗,大軍推進緩慢。
在猛攻江夏中,經雙方反覆較量,二軍終於處於相持階段。孫權正愁如何攻破黃祖之時,黃祖名將甘寧,突然背黃祖來投,這不但為孫權破黃祖有了新希望,而且使黃祖軍的軍心不穩。
甘寧表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據說是秦相甘茂之後。少時,好遊俠,擁有惡名。後自逐醒悟,欲想有所作為。於是率兄弟先投劉表,劉表嫌他惡名,一直不予重用。甘寧心存疑怨,為求發展。他又投到黃祖帳下,那知黃祖仍也是沒用。
為得到黃祖重用,在上次黃祖在與孫權之戰中,甘寧表現非常頑強。就在黃祖最險之時,甘寧知難而進,射殺江東名將凌操,救回黃祖。
甘寧指望這次立有大功,理應受到獎賞和重用,可沒想到仍沒得到黃祖應有的重視,冷落如故,這使甘寧再次絕望。
黃祖是一莽夫,心胸狹窄,不但不用甘寧,而且惟恐甘寧智勇雙全,將超越於他,心存嫉妒,每時惶惶不安,於是企圖瓦解並減少甘寧的部曲。這使甘寧忍無可忍,欲就此離去,但又恐黃祖不為放過。
甘寧只得將心中的苦悶道給好友、黃祖屬下都督將蘇飛聽,蘇飛也為之不平,欲替成全。
而數日後,蘇飛對甘寧道:“吾薦汝數次,主始終不用。日明逾邁,人生幾何,汝宜自遠圖,或許能遇知已。”
甘寧嘆道:“吾雖有其志,未知怎能離去。”
蘇飛心知甘寧所向,就道:“吾再薦汝為邾縣長,如成,汝到邾縣,相機行事,如何?”
甘寧道:“善!”
於是蘇飛向黃祖再次舉薦甘寧為邾縣長,黃祖不知企圖,認為甘寧勇猛,射殺江東名將凌操,已與江東接下仇怨,邾縣與江東接壤,去邾縣任長,恰與仇敵對抗,這不僅能自強他的邊陲,而且也可讓甘寧與江東爭鬥中,自耗部曲,應是一舉二得之事,正合他的心意,於是黃祖也就同意了。
甘寧得到黃祖同意,率部來到了邾縣,脫離了黃祖的直接控制。邾縣臨近江東,遠離黃祖,這就為甘寧投奔江東提供了條件。
甘寧至邾縣後,為壯大自己實力,在當地招了數百人,以擴自己部曲,打算率部投奔孫權。但他一想,前時為救黃祖,射殺江東名將凌操,只恐求榮反辱,故先行通報,探得兇吉。
於是,他主動與江東將呂蒙取得聯絡,自述心儀,欲投江東,又怕江東恨他射殺名將,不恐放過。呂蒙仔細問甘寧是否真心,甘寧道出苦水,呂蒙這才知甘寧之誠,即與周瑜商定後,向甘寧承諾,使他放心,決無他害。
甘寧得到呂蒙力保,欣然率部投江東。
孫權正為一時難尋破敵之計而惱,忽聞到有黃祖將甘寧來降,喜出望外。當即由周瑜、呂蒙引入,孫權不加異待,同於舊臣。引薦後,由於軍務,周瑜和呂蒙隨後皆退下,獨張昭留在一側頃聽。
孫權見了甘寧,便開門見山,談及江夏情形,甘寧進策道:“今漢祚日微,曹操擅權,必為篡竊。荊地山陵開便,江川流通,是中國之西,必為曹操所必爭。吾已觀劉表,素無遠慮,諸子又劣,非能承業傳基者,萬難保守荊地,將軍若不早圖,恐操將捷足先得了!黃祖年已昏耄,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專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前時敗於將軍,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有船無兵,有兵無律,今請將軍先攻黃祖,必能破滅。黃祖既破滅,鼓行西進,楚關一下,巴蜀亦可規取也!”
甘寧之策與魯肅相近,且遠於魯肅,將手伸入巴蜀之地,能與曹操直接抗衡,可謂是南北對峙之策。孫權聽後,大喜道:“善!拿酒來!”
隨即酒菜俱至,孫權召張昭同席,張昭不入,立與一傍,他剛聽甘寧之言,引出激烈反對,他認為現不宜遠征,應先安內,便道:“江東形勢不容樂觀,民心不穩。大軍遠征,恐必致亂。”
而甘寧則立即一一反駁,闡述道理,且貶張昭不思進取,而張昭則針鋒相對,就用漢相蕭何為例,與甘寧相爭,甘寧怒對張昭道:“國家(孫權)以蕭何之任付君,而君卻墨守成規,以堅守職責,憂患國運為由,素無大志,還要仰慕古人麼?”此話一出,張昭幾乎無言相對。
孫權聽了二人之爭,自覺甘寧有理,立刻明確立場,他向甘寧舉杯敬酒道:“興霸,今年行討黃祖,尤如此杯酒,決以付汝!汝只管放心大膽去做,只要能攻破黃祖,就是你的大功,何必在乎張長史的話呢?”
甘寧聽後,心裡甚爽。張昭聽後,不再有言,只得怏怏退出。
孫權便與甘寧邊飲邊言,談笑甚歡。孫權心中徐徐湧出一張宏偉藍圖:先擊黃祖,再得取巴蜀,與曹操爭霸天下。
少年都尉淩統,因父凌操從徵江夏,為黃祖部將甘寧射死,志在復仇,自請衝鋒效力,剋期出發。
適聞殺父仇人甘寧已來江東,正與孫權交談,就獨自來到孫權處,衝進抽劍,欲殺甘寧,為父報仇。
孫權見之,立刻起身攔住,且出言勸解道:“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得已而為之。今日相聚,只好不念舊仇,願卿息怒!”
淩統鑑於孫權勸解,只得叩頭大哭道:“父仇不共戴天,統豈可與仇人共天?”
淩統此言,說得孫權也為欷歔,孫權只得好言再相勸尉。
張昭聞淩統進入,就知淩統定會鬧事,也趨入,正遇孫權勸尉淩統,淩統仍淚流滿面,便強拉淩統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