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備隨曹操入許,得見獻帝,獻帝與敘宗系,應呼備為叔,當然慰勞有加。

曹操且表舉劉備為左將軍,出同車,坐同席,待遇甚優。惟劉備見曹操攬權逼主,隱懷不平,只因兵力甚微,無法報國,不得不容忍過去。

曹操請獻帝出獵許田,曹操射得一鹿,群臣錯疑為獻帝所射,齊呼萬歲,曹操直受不辭。

劉備與關羽等,隨駕同獵,關羽見曹操如此無禮,憤欲殺曹操,經劉備從旁阻止,方才住手。

獻帝也為怏怏,罷獵回宮。默思盈廷大臣,只有車騎將軍董承,位兼勳戚,尚可與言,但無端宣召,又露形跡。不得已密令董貴人制就玉帶一條,把手書藏入帶中,用線縫好,賜與董承。

董承心知有異,剖視帶中,得見密詔。乃與將軍吳子蘭、王服,及長水校尉種輯等,陰謀誅曹操。並邀同左將軍劉備,共預密盟,劉備因誼關宗室,不能不允。

但因曹操勢方強,應從緩圖,不可欲速。劉備恐曹操生疑,就寓宅後園種菜,韜晦待時。

曹操邀劉備小宴,並坐飲酒,談及四方梟傑,掀髯笑語道:“今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

話未說完,劉備不覺一驚,竟將手中所執的匕箸,失落席下。方圖韜晦,忽被曹操叫破,怎得不驚?

可巧天公做美,空中起了一個霹靂,響震廳堂。劉備即藉此語曹操道:“天威如此,怪不得聖人有言:迅雷風烈必變呢!”為此一語,得將自己失驚的情狀,輕輕瞞過。

前章已述,袁術窮途末路,欲依袁紹,袁紹之子袁譚在青州,寄書袁術,使他來投。袁術改轅北往,欲奔往青州,道出徐州,已犯曹操界。劉備遂向操討差,願率關羽、張飛等,前去邀擊。曹操遣裨將朱靈、路昭,偕備同行,名為幫助,實使監製。

劉備既離虎口,得遂鴻飛,豈是朱靈、路昭兩庸將所得牽掣?一到徐州,截得袁術若干輜重,即使朱靈、路昭返報。自與關羽、張飛抵下邳城,偽傳曹操令,誘刺史車胄出迎。

車胄刺史知劉備截袁術,而來下邳,不知是計,便開城迎劉備。

車胄剛開城門,兜頭碰著關羽,關羽手起刀落,便把車胄劈做兩段,當即梟首入城。

進城後,只言車胄謀反,所以處死,餘眾無辜,一律免罪。兵民也未識真假,但教保全生命,自無異言。劉備省視家屬,甘、糜二夫人相安如故,卻也放心。

劉備留關羽守下邳城,自往小沛招集散兵,約得萬人。復恐曹操知道事故,遣兵來攻,特遣從吏孫乾,通好袁紹,倚為外援。

卻說公孫瓚與袁紹相戰不利,徙居易城,高處築層樓,袁紹屢攻不克,貽書慰解,欲與釋憾連和,公孫瓚獨不答,增修守備。且語長吏關靖道:“當今四方虎爭,無一能坐我城下,袁本初雖強,亦奈何我不得呢。”

袁紹得聞此語,便大舉攻公孫瓚,各守將接連告急,公孫瓚並不赴援。守將待援不至,或降或潰,紹軍長驅直進,竟抵城下。

公孫瓚又急得沒法,遣子續求救黑山,待久不至,乃欲自領突騎,出迎黑山援軍,侵入冀州,橫斷袁紹後,偏經關靖諫阻,說是:“主將一出,城必失陷,不如堅守待援,可卻紹軍。”瓚因即罷議。

已而黑山賊帥張燕使人詣公孫瓚,報稱起兵十萬,來救易城,公孫瓚當然大喜。

過了旬日,仍然不至,乃復使人齎書促燕,且囑子續引兵速來,舉火為號,以便內應。

不意公孫瓚使出城,被紹軍擒去,搜得公孫瓚書,將計就計,便分兵埋伏北郊,縱火誘公孫瓚。

公孫瓚還道由續舉火,忙開北門,引軍出應,哪知伏兵突起,奮擊公孫瓚軍,公孫瓚慌忙奔還,部眾已傷亡大半,剩得殘騎數百,逃回城中。

袁紹督兵合圍,暗鑿地道,通公孫瓚樓下,公孫瓚重樓寂處,未曾知曉。

嗣由袁紹軍在地穴內,用柱燃樓,樓輒傾倒,公孫瓚始知難免,先縊死妻子姊妹,然後引火自焚,一道冤魂,隨了祝融回祿,同往南方。

部將田楷戰死,關靖也赴難。黑山賊帥張燕,聞易城已破,當然罷兵。公孫瓚子公孫續無家可歸,流離朔方,旋為屠各胡所殺。

袁紹方擊死公孫瓚,得並幽州,原想南下攻曹操,既由劉備使命,樂得與他連和。即遣孫乾歸報,劉備稍稍紓憂。

但回憶公孫瓚為同學舊友,一跌赤族,不免傷心。且自別公孫瓚以後,南救陶謙,正值趙雲喪兄,辭歸常山,好幾年不與相見,亦未知他寄身何處?死別生離,俱勞感念,不得不北向欷歔。

袁紹既斬公孫瓚,且送公孫瓚首入許都,以此示威。曹操暗中加忌,對著袁紹使,說他未奉朝命,擅取幽州。

袁紹使歸報,觸動袁紹怒,即欲興兵攻曹操。監軍沮授進諫道:“近討公孫瓚,師出歷年,百姓疲敝,倉廩空虛,未可輕動。不如務農息民,養足銳氣,然進屯黎陽,規劃河南,作舟楫,繕器械,分兵四出,令彼不得安,吾乃用逸待勞,方可得志。”

從事田豐,亦與沮授言相同。獨郭圖、審配,希承袁紹意,主張出兵。

沮授又道:“授聞救亂誅暴,方為義兵。恃眾憑強,乃為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必敗。今曹操奉天子,令天下,若我軍往攻,名義既乖,且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那公孫瓚安坐受敵,全然不同。若不察敵情,驅眾求勝,勝未可必,敗實可憂!竊為明公不取哩。”

郭圖等仍然抗辯,決計南下。且譖沮授不從主意,未便監軍,袁紹竟為所惑,分設三督,使沮授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調兵十萬,選馬萬匹,指日南行,為攻曹操計。

曹操正使曹仁、史渙諸將,出略河北,擊斃張楊,遣將眭固,攻下射犬城。眭固北通袁紹,屯駐射犬。曹操亦自至河上,遙助軍威。嗣聞袁紹將南來,乃還駐敖倉,與諸將會議進止,諸將恐袁紹軍勢盛,難與爭鋒。

曹操奮然道:“我知袁紹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落,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劃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草雖豐,徒為我資,何懼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