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孫策輕佻死箭傷 孫權年冠接江東(第2/3頁)
章節報錯
孫策又道:“袁術僭逆,我即與絕交,可見我非真叛漢,不守臣節。今劉繇遽亡,恨我不及與他面辯。今劉繇子在豫章,未知華子魚待遇如何,亦未知舊部肯否相依?卿可往宣我意,慰諭該部。該部願來,便與同來,不願來亦聽彼自便,並看華子魚能否撫民?一切勞卿裁奪,需兵若干,也由卿自酌罷!”
太史慈答道:“將軍量同桓文,宥我死罪,我當盡死報德。今奉命往撫,並非與爭,兵不宜多,多兵反使滋疑,數十人便足敷用了!”說罷,太史慈即出外治裝,隔宿起行。
程普等進言道:“太史慈若出使,必北去不還!”
孫策慨然道:“子義舍我,將依何人?”
翌晨孫策為太史慈送行,親至昌門餞別,把腕與語道:“何時可還?”
太史慈答道:”約六十日。“
兩下分手,一出一歸,左右尚謂遣太史慈非計。
孫策作色道:“諸君勿復言,我知子義不輕然諾,行必踐言,何至負我?”
已而兩月屆期,太史慈果不辱使命,回吳,向孫策報稱華子魚良德,然非軍事籌略才,治理地方,也無他方略,只是自守而已。
孫策聽拊掌大笑道:“我亦料子魚不過如此。”
隨後,孫策又遣功曹虞翻到豫章,勸降華歆。華歆有文無武,怎能御孫策?
虞翻至豫章,與華歆相見,且說來意後,華歆知孫策善用兵,一旦開戰,自覺非對手,於是對虞翻道:“我久在江表,常欲北歸。孫會稽來,吾便去也。”當即派吏隨虞翻迴音孫策。
虞翻和華歆委派吏回到孫策處,虞翻通報了華歆意圖,孫策當即進軍豫章。
華歆得知後,他頭戴葛巾,身著便裝出迎。
孫策因華歆素有才望,便對華歆道:“府君年德名望,遠近所歸,我孫策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禮”,就罷,便向華歆拜,行子弟之禮,視華歆為上賓。
於此實授孫賁為豫章太守,且分豫章為廬陵郡,增置郡守,即令孫輔任職,留周瑜鎮守巴邱。另使劉繇遷回老家安葬,還把他之遺孤劉基帶回撫養,豫章和平歸於孫策之下。
豫章和解之後,孫策矛頭直指陳登。孫策至丹徒,為攻打陳登,準備糧草,待糧草籌集完後,再行出發。
孫策生性喜微行,更好遊獵,功曹虞翻,常為諫阻,孫策亦知虞翻忠,但終未能改。
待糧草之期中一日,孫策帶了騎士數名,出獵西山,突有一鹿趨過馬前,急馳而去。孫策即縱馬逐鹿,馬甚雄駿,捷足如飛,從騎都不能及,偏鹿亦向前騰躍,竄入林中。
孫策尚不肯舍,向林探望,鹿卻不知去向,只有三人持弓立著,孫策便疑問道:“汝等何人?”
三人答道:“系韓當部兵,在此射鹿。”
孫策覺得可疑,便道:“韓當兵吾皆認識,未尚見汝等。”
三人見已被識破,慌張欲逃,孫策因此射一人而倒下,另二人恐怖,舉弓射孫策,孫策不意被箭射中面頰,當下忍痛拔箭,取弓回射,又一人應弦倒地。
尚有一人大呼道:“我等是許貢家客,特來與主人報仇!”說著,即用箭亂射,孫策用弓抵拒,一箭未了,又是一箭。
正危急間,從騎已到,一擁上前,把那人砍作肉泥。
孫策面上受傷,流血不止,忙縱馬迴歸,命醫調治,醫稱箭頭有毒,必須靜養,不宜動怒,過了百日,方可無虞。
孫伯符年少氣銳,怎肯百日不出,安養府中?勉強休息數天,覺得創痕漸愈,遂召集將佐,出閱城樓。
憑眺良久,聞得城下有喧譁聲,當即俯首一瞧,見一道士拿了支“仙人鏵”,帶了個神秘的小匣子,來到樓下。有許多士民,繞住道人,團圍下拜。
孫策見後,不由的忿怒起來,正要顧問將佐,不料眨眼間樓上的諸將和賓客人跑了三分之二,亦紛紛下樓,迎拜道人。
孫策見之,將欲攔下,然效果甚微。他勃然怒道:“是何妖人?惑眾至此,左右快與我擒來!”
仍留左右齊聲道:“此道人名叫于吉,琅琊人,頗有魔法,往來於吳郡、會稽之間,普施符水,救人百病。吳會人將他奉為神明,未可輕拿。”
孫策愈怒道:“汝等敢違命令麼?”
一語說出,左右不敢不遵,只得下城去拿于吉,孫策亦回至府舍,專待于吉拿到。
未幾,已將於吉擁至,孫策拍案道:“汝敢妖言惑眾,罪應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