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答道:“貧道在曲陽泉上,得神書百餘卷,依方療病,並未惑人,何致坐罪?”

孫策叱道:“想汝就是張角餘黨,若不加誅,貽害無窮。”

說至此,即欲將於吉處斬,將吏各上前勸阻,惹得孫策怒上加怒,喝令立斬于吉。

忽由屏後趨出內侍,口傳太夫人命令,召孫策入語,孫策乃命將於吉暫繫獄中,入謁母吳夫人。

吳太夫人語孫策道:“於先生亦助軍作福,醫護將士,不宜加害。”

孫策懊恨道:“于吉妖妄,煽惑眾心,兒方閱城樓,將佐等多棄兒下樓,往拜妖道,母親試想兒為城主,號令不行,反使妖道逞志,還當了得麼?”

吳太夫人又道:“諸將賓客拜他,救他,是希望得他的符水治病,並不是對你什麼異心。”言未已,外面又有連名保章遞入,乞赦于吉。

孫策盛怒復出,又欲殺吉。還是將吏想出一法,說是天方乾旱,可令于吉祈雨,如若不應,再殺未遲。

孫策乃命從獄中提出于吉,令他禱雨,縛置地上,就烈日中曬了多時。于吉唸唸有詞,正巧天變,黑雲四合,大雨滂沱。將士等無不騰歡,爭至於吉前,釋縛稱謝。

那知孫策瞧入眼中,越加忿恨,竟搶步趨出,拔劍在手,喝開眾人,把于吉揮作兩段,且命將於吉屍陳諸市曹,不準收殮。

越宿復使人往視於吉屍,報稱不知所在,想是由將士偷葬。

孫策又欲追究,可巧母夫人吳氏趨至,向孫策泣語道:“汝連日瘦損,奈何尚不知靜養呢?”

孫策乃攬鏡自照,一聲驚呼,金瘡迸裂,暈倒地上。此仍是由於孫策不聽醫生言,逞強好勝所致。

孫策攬鏡照形,遂致暈倒,究竟為著何事?原來鏡中現出于吉,令孫策生驚,所以倒地,及經左右舁置床上,竭力施救,方得復甦。

孫策自知不能再起,乃召長史張昭等入囑道:“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

說至此,孫策經久思,環顧見弟孫權在側,便將印綬取交,且語孫權道:“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艱難,毋自貽誤。”

孫權涕泣拜受,孫策又與母吳氏,妻喬氏等訣別,瞑目竟逝,年止二十六歲。

孫策死時,已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江、廬陵六郡。

張昭等人曾提過三弟孫翊很像孫策,而孫策臨終時,終將江東交予孫權,而沒交給孫翊,是因他父、他弟孫翊和他其性像相,他不願他們孫家再現他父和他一樣之後果。再說,相術家劉琬說孫權長壽之預言,常在他腦中迴音,由此,他最終將江東交給孫權,孫權時年僅十九。

孫權見策已歿,哭倒床前,張昭從旁勸止道:“此非一哭所能了事,應勉承先志為是。西周伯禽不行周公法度,此非逆父之意。現則形勢也然,今大漢奸佞橫行,豺狼當道,不自學成才兒女入情,眈誤朝政。”

乃使孫權易服,扶他上馬,使出巡軍,眾軍見之,士氣高漲,皆呼萬歲。

張昭率僚屬上表朝廷,下飭內外文武百官,照舊供職。

手握重兵的周瑜在巴丘聞訃,星夜奔喪,馳入吳會。

周瑜首先向孫權行君臣之禮,此對他將士起著示範之作,穩定軍心不可低估。

孫權令周瑜與張昭共掌國事,並料理喪葬,措置如儀。

年方冠的孫權,在張昭、周瑜的悉心輔弼下,各屬地基本服從。

孫權招賢求治,始得復安,太夫人吳氏,亦明達事機,在內籌劃,諸政畢理,江東趨穩。

張昭率從上表漢室,很快使孫權獲得合法認可。江東下屬各域,按令做到各奉其職,沒得妄動。非常之時,孫權不拘禮制,而辦喪事。

張紘前為孫策所遣,入貢方物,曹操留他為侍御史,差不多有兩三年。孫策之死,張紘正在許都,聞訊後,朝廷既而將遣回。令張紘為會稽東部都尉,且齎奉詔書,授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駐軍吳郡(蘇州),但卻無任免州官之權,以致限制。

昔時,袁曹相爭,孫策欲襲許,頗有風聲傳入都中,自曹操以下,俱有戒心。獨郭嘉料孫策輕佻無備,必為匹夫所制,未足深憂,果然不出所料,孫策即殞命。

曹操得策凶耗,便欲乘喪東略。侍御史張紘,謂乘喪非義,倘或不克,反致棄好成仇,不如羈縻為是。名為曹氏,實助孫權。曹操即使張紘東還輔權,勸孫權內附,張紘因此奉詔歸吳,孫權母吳太夫人,因孫權尚年少,委張紘與張昭共事,張紘隨時獻替,知無不言。

這正是:人為帥莫輕獨,大深處兇越險。

人為主應容人,寬以心方化病。

評:孫策智勇,仍擴江東。而做事輕佻無備,仍遭人暗算,以致重傷。不聽醫囑,氣怒道人,以致病發身亡。前有高岱,後有于吉,終歸於非命。此仍孫策不容眾拜於他人,故而殺之。未免心胸有些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