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孫策穩固江東治 袁術僭號孫策斥(第2/3頁)
章節報錯
周瑜辭從父周尚,即日辭行,到了居巢。聞得臨淮人魯肅,字子敬,慷慨好施,就率數百人往訪,乘便貸糧,實是試探魯肅傳聞是否真實。
魯肅看到周瑜到來,一見傾心,得知周瑜來意,便指家中儲米兩囷道:“此兩囷,可分贈一囷。”
每囷約三萬斛,數量之多,周瑜聽後,笑道:“此話當真?”
魯肅道:“當然當真,決非戲言。”
周瑜喜道:“吾聞子敬慷慨好施,果不為虛傳。”
周瑜與魯肅初會,就得他一囷米厚贈,遂握手論交,訂為知己,方才告辭。
魯肅名聲外傳,袁術聞之,就在魯肅與周瑜別後不久,魯肅忽接袁術之命,令署東城縣長,魯肅不欲就,而只是陽為拜受。隨即潛挈家中老幼,及同志少年百餘人,竟詣居巢,欲與周瑜商議。
魯肅率家屬從人沿河谷一路往南,老幼體弱者騎馬在前,他與強壯者殿後。
由於行走緩慢,忽聞後有急馬聲,魯肅就知有兵追來,令手下做好作戰準備,或蹲或站,張弓搭箭,瞄準追來馬匹,或有手握刀劍,跳下河灘,準備迎戰。魯肅等人利用不利騎兵作戰的河崖地勢,讓前置之老幼快走,其餘留下,與來兵一戰。
追兵大約二百左右,來到魯肅陣前,見魯肅已有準備,便停止了下來。
魯肅見此就問道:“來者何人?為何追來?”
對方答道:“吾仍是郡尉郝軾,袁將軍徵汝為東城長,為何不就而南行?”
魯肅道:“郝大人,如今天下大亂,有功者不得賞,有過者不受罰。吾魯肅為朝廷安定地方,也有寸功。諸位也都兢兢業業,沒少流血流汗。然升官吃肉均為他人之事,豈有吾輩之份?魯肅只不過不想做官,去投靠故人,圖個清淨,何苦非要相逼如此呢?”
說罷,魯肅獨自向前走去,郝軾不知魯肅要做什麼,連忙揮手後退數步。
魯肅走至前三十步處,將手中的盾牌放在樹杈上,自己再回原地。他一個回身,立刻張弓就射。“刷、刷、刷”連射三箭,箭箭穿透盾牌。
郝軾一看魯肅箭射了得,再說魯肅剛才之言,句句在理,眼前這種架勢,如真的打起來,自己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就拱手道:“魯大人多多保重,郝某這就回去覆命,恕不遠送。”隨後引兵退去。魯肅時年二十六歲。
魯肅一行匆匆至居巢,周瑜聽報魯肅來到,就令相見,並問明來意。周瑜聽後,即呼魯肅表字道:“子敬與我同意,我亦知袁術終無成,故乞得此差,以便東行,依附江東孫策。”
周瑜便將心裡所屬道出,再經周瑜細說,魯肅則願隨從。周瑜棄官整裝,與魯肅共同渡江,去了江東。
周瑜和魯肅同來至江東曲阿,周瑜安排魯肅一家留居曲阿從父的舊宅,然後周瑜攜魯肅往見孫策。
孫策聞周瑜至,親出迎接。周瑜引魯肅相見,孫策與魯肅談數語,亦知魯肅不是凡人,改容敬禮,且授周瑜為建威中郎將,給兵二千人,騎五十匹,使周瑜同魯肅出屯牛渚營。
孫策經東征西討,基本上控制江東諸郡。在這期間,北方的一部分士族因避戰亂,而至江南,孫策聞而收用。
張昭,字子布,仍是其中之一,他是彭城人,弱冠察孝廉,舉茂才不應。漢末大亂,隨徐州方士民來到江南。孫策禮聘張昭等士為參謀,欲圖大業。
孫策復回到會稽郡中,會稽郡前功曹魏騰曾因小事得罪過孫策,就欲殺他,張昭等謀士激烈勸阻,皆不能使孫策棄念,並道:“江東初定,若再有多個魏騰,該怎麼辦?江東如何治理?殺魏騰仍是殺一敬百!”張昭等謀士無何奈何,然此息不知不覺地傳入孫策母吳夫人耳中。
吳夫人聞後,她深知兒子的脾氣,如再行軟勸,定不能成效。於是她就來到一大井旁,使人將孫策叫來,孫策不知何事,急來到吳夫人處,只見她面臨一口大井。吳夫人見孫策至,就直截了當道:“江東初定,大業未成,你當禮賢下士,要忘別人之錯,而記別人之功。況且,魏騰於公盡職盡責,今日你如因個人私怨而殺了他,後日所有賢士都將離你而去。我不忍見到災禍降臨之日,現就先投井自盡算了。”
孫策聽後,大驚,立即跪向母親,哭著請罪道:“娘,孩兒知錯了!使兒讓娘傷心了!”
吳夫人聽後,立止投井之舉,此後,孫策再不提殺魏騰之事。
魏騰之事後,孫策從會稽郡來到吳郡,聞高岱是吳郡的一個名士,在當地有很高的威望,且隱居在餘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