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各路誓盟討董卓 孫堅承檄兵北上(第3/3頁)
章節報錯
曹操兵突遇勁敵,一見便驚,各有退志,還是曹操慷慨誓師,引兵突出,與徐榮大戰一場,自午前殺至日昃,兀自支撐得住。
徐榮見部兵戰曹操不下,抽出銳騎,專攻曹操陣中堅,又使餘眾開張兩翼,包圍曹操軍。
曹操軍已經戰乏,又因兵力懸殊,禁不住徐榮軍圍裹,只好各顧生命,分頭亂跑。
惟有幾個曹氏親將,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還算保住曹操,捨命衝突。
曹操料不能支,拍馬返奔,偏後面追軍,喊殺不絕。天時又至昏暮,路黑難行,正在危急萬分的時候,猛聽得弓弦聲響,連忙閃避,已是不及,項下已中了一箭,接連又是一聲,馬隨聲倒,把曹操傾翻地上。
當有敵兵數人,竟來殺曹操。
虧得曹洪馳至,掄刀趕散,復一躍下馬,將曹操扶起,拔鏃裹瘡。戰馬受傷不能行,掖令坐上己馬,自願步行。
曹操顧曹洪道:“我弟豈可無馬?倘或追兵到來,如何廝殺?”
曹洪應聲道:“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從兄弟尚且如此,同胞當如何?
曹操正在嘆息,後面喊聲復至,乃加鞭急走。
行約裡許,前面忽火炬通明,又有一軍趨至,曹操與曹洪俱不勝驚忙,及仔細審視,乃是後軍衛茲,方才放心。
衛茲到了曹操前,見曹操狼狽得很,也不暇多說,擁曹操回馬,連夜趨還酸棗。
酸棗屯兵,共有數路,差不多有十數萬人,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諸太守,均按兵不動,鎮日裡置酒高會,快活消遣。
曹操目睹情形,向眾憤語道:“諸公在此屯留,莫非待賊坐斃不成?如肯聽我計,最好請袁本初引河內眾士,移至孟津酸棗間,諸公分守成皋,據敖倉,塞轘轅大谷,制賊死命。再使袁公路率南陽兵甲,攻入武關,耀威三輔,然後可深溝高壘,勿與彼戰,但用疑兵左出右入,使彼自相驚亂,必亡無疑。今兵以義動,專在此徘徊觀望,惹人恥笑,竊為諸公不取哩!”
張邈等微哂道:“孟德新敗,銳氣方挫,只好休養數日,再作良圖。”全然不關痛癢。
曹操聞言益憤,掉頭徑出,自與曹洪、復侯惇等,東赴揚州,進見刺史陳溫及丹陽太守周昕,勉以忠義,共討董卓。二人亦庸碌無奇,只因礙著情面,撥給兵士四千人。
曹操乃還至龍亢,夜宿帳中,忽帳外譁聲四起,急忙起視,但見煙塵繚亂,火勢炎炎,一時不暇細問,想必是營兵謀變,當下拔劍在手,衝將出去,砍倒了十數人。可巧曹洪、夏侯惇等亦執械進護,才得將亂兵驅散,撲滅餘火。
徹底調查,只有五百人不動,由曹操用言獎勉,乘夜起行。沿途復招得壯士千餘人,仍至河內。
聞得劉岱、橋瑁,互相仇殺,橋瑁竟被劉岱刺死,改任王肱為東郡太守,曹操不禁嗟嘆道:“逆惡未除,先自推刃,如何得成事呢?”
好容易過了殘年,關東諸將,發生一種議論,要推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劉虞為漢室支裔,自蒞任幽州後,招攜懷遠,課農勸耕,開上谷胡市,通漁陽鹽鐵,民安物阜,頗稱小康。
青徐士庶,避難歸劉虞,約有百萬餘口,經劉虞收視撫卹,各得重生,董卓嘗拜劉虞為大司馬,且進加太傅,只因道路梗塞,使命難通,所以劉虞仍守原任,安鎮一方。
關東牧守,因聞洛都西遷,天子幼衝,未卜存亡,乃擬奉劉虞為主。
袁紹卻也樂從,轉詢曹操,曹操慨然道:“我等舉兵西向,遠近莫不響應,無非因師出有名,乃得致此。今幼主微弱,受制賊臣,非有昌邑亡國的罪孽,乃一旦改易,是吾等亦將為董賊了!諸君如欲北面,我卻仍然西向,不改初心。”
說得袁紹啞口無言,再使人致書袁術,袁術答書不從。
其實袁術已見世亂,陰圖自立,與曹操不同,曹操尚有志效忠,所以不從。袁紹得知袁術不從,更為袁紹、袁術二兄弟增加隔閡。
袁紹等欲推戴劉虞,並末因曹操、袁術二人梗議,善罷甘休,遣故樂浪太守張岐,齎書至幽州勸進。
劉虞厲聲叱責道:“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受國厚恩,恨未能掃清國恥,諸君各據州郡,正宜戮力王室,同誅首惡,奈何反造作逆謀,來相垢汙呢?”說著,便擲還來書,拒絕張岐。
張岐掃興還報,袁紹、韓馥再遣使詣幽州,請劉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劉虞復不聽,並將使人斬首。至此,眾議才息。但袁紹等始終不西進,漸至兵疲糧盡,陸續解散。
這正是:浩浩蕩蕩舉義旗,畏畏縮縮各懷異。孫堅曹操雖有志,兵少將寡力何來?
評:袁紹眾舉為盟首,如集各路軍西進,大事可成,而中途王匡小敗,不但不思進取,而又想另立,實為非義之舉。孫堅、曹操有心討伐董卓,而受兵力所限,力不從心。以致孫堅殺劉叡以增兵眾,而曹操突戰受敗,險些損命。欲知後事如何,且望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