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叡聽報有兵來到,就親登城樓遠眺城下兵士,派人往問城下的兵士,聲道:“貴軍至此,是為何事?”

城下的孫堅兵答道:“一路行軍,北討董卓,甚是辛苦,欲來討點軍賞,繼續北上。”

待城下兵士走近,王叡一瞧,城下兵士確是苦不堪言,且人數也並不太多,沒多在意,思想給點軍賞,打發他們走了便是。即令開啟了城門,放之進城。孫堅他們並由人引路,來到郡府領響。

王叡也剛到郡府,正要令人取出軍餉之時,忽有一熟習之影在他面前閃過,那人便是孫堅,這使王叡大吃一驚,急問道:“士兵來求賞,孫太守怎麼也在其中?”

孫堅將手一揮,剎那間,他的兵士已將王叡之郡府之護衛控制,且將郡府圍了個水洩不通。

孫堅厲聲道:“朝廷有命令,殺汝!與汝兵士無關。”

王叡不由震驚,護衛得知無事於他們,緊張之身便鬆懈下來。

王叡問道:“我有何罪?”

孫堅答道:“吾有朝廷巡迴監察官溫毅令在手!”

當即拿出討殺王叡的檄文,宣讀王叡的罪狀,王叡郡府上的幾個護衛兵士聽知有朝廷令,更不敢違令。

王叡聽宣後,毛骨悚然。孫堅道:“汝想自盡,還是借吾之劍?”

王叡穩定情緒,從容道:“既是朝廷有令,就不用汝動手了。”

王叡臨死前,還表現君子風度,他從衣中拿了一塊小金,當著孫堅之面,刮成一點金粉,自調一杯“金屑酒”,一飲而下,重金毒發身亡。

孫堅立將王叡之死的原委通報城中兵將,城中兵將隨皆歸了孫堅。此時,孫堅大軍已到,與城守兵將合兵,聲勢更盛,並跟隨孫堅一起西行,直指南陽。

卻說董卓接到袁紹討伐檄文,指斥他廢立罪惡,甚是大驚,急聚眾將商議。

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于都門。”

董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董卓見有保障,就一不做二不休,即便令郎中令李儒鴆死已廢為弘農王劉辯,以免後患。

董卓恨袁紹兄弟誓盟來攻,就派人往殺袁紹、袁術之叔太傅袁隗和兄弟太僕袁基,並將所有兩家眷屬,無論男女老小,一體駢戮,共死五十餘人,把一大堆屍骸,載至春城門外,同埋一穴。

董卓畏懼關東兵討,不能抵禦,便使出遷都一計,當即令西遷都於長安。

袁紹得悉袁隗和袁基二家族滅時,很是悲憤,檄令各軍猛進。

不料王匡軍敗還,各路奪氣,袁紹也不勝彷徨。

奮武將軍曹操宣言道:“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如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週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一戰而天下定,不可頓失時機!”

各軍帥皆虎頭蛇尾,莫敢先進,袁紹亦逡巡不發。

曹操見袁紹無依,欲獨自引兵向西。

陳留孝廉衛茲,本來與曹操同志,亦與曹操同行。

商諸太守張邈,得兵數千,願助曹操。

曹操毅然獨進,自率部曲為先鋒,使衛茲為後,經成皋,達滎陽,一路順風,所向披靡。

董卓聞曹操攻來,沿途連破數壘,勁氣直達,不由的惶急起來,暗想關東人馬,不下數十萬,若隨曹操繼進,人多勢盛,如何抵敵?不若用緩兵計,使人修和,乃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東出宣慰,勸令罷兵。

袁紹等當然不從,拘戮胡母班、吳循、王瑰,袁術亦執殺陰循,惟韓融素有名德,釋令西歸。

董卓聞報大怒,飛飭中郎將徐榮,扼住汴水,不準放過關東一卒,又撥銳兵助徐榮。

徐榮奉董卓命,在汴水旁嚴行防守,可巧曹操馳至,即開營搦戰,兩軍對陣,徐榮兵比曹操兵約多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