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漢末亂世苦百姓 大浪淘沙煉英雄(第3/3頁)
章節報錯
有詔改光和七年為中平元年,且一道赦文頒出,前北中郎將盧植,囚解進京,減死一等,也因此釋放出獄,還復自由。再經皇甫嵩上書舉薦盧植,盛稱盧植行師方略,乃復起盧植為尚書。
且說黃巾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也。當時聞得黃巾軍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
鄒靖道:“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
劉焉道:“然。”隨即出榜招募義兵。榜文一出,引出盧植一高足弟子。
此人不甚好讀書,性喜狗馬,又愛音樂,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身體強壯,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他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
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後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
劉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劉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劉備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蓆為業。
家住東南角上,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貴人。”
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道:“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叔父劉子敬,聞言相戒道:“汝勿妄語,恐滅我門!”劉備乃不復言。
劉備家年十五歲,母使遊學,因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往拜盧植為師。
劉德然父劉元起,獨憐劉備家貧,出資賙給。劉元起妻勸阻道:“我與彼各自一家,為何不惜錢財,時常給與。”
劉元起嘆道:“我同宗中有此佳兒,定非凡器,奈何不分財濟貧呢?”
劉備成年,得交兩大壯士。一個是河東解縣人,姓關名羽,初字長生,改字雲長,朱顏赭面,鳳眼蠶眉,美鬚髯,擅膂力,在本縣殺死土豪,逃難亡命,奔至涿郡,適與劉備相遇,談論甚歡,遂成至友。一個是世居涿郡,姓張名飛,表字翼德,豹頭環眼,燕頷虎鬚,平素粗豪使酒,直遂徑行,獨見了劉備、關羽卻是流瀣相投,他格外莫逆,莫非前緣。
相傳三人嘗結義桃園,誓為異姓兄弟,不願同日生,只願同日死。劉備年最長,次為關羽,又次為張飛,依序定稱,不啻骨肉,食同席,寢同床,出入必偕,不離左右。
會聞黃巾軍起義,意欲為國討伐,只苦糧草馬匹,無從籌辦。
正愁慮間,湊巧有豪販兩人,引著夥伴,驅馬前來。劉備眼快心靈,即向兩人問訊,彼此互答,才知兩人是中山大商,販馬為業,一叫張世平,一叫蘇雙。
當由劉備延入莊中,置酒相餉,殷勤款待,兩人申說沿途多賊,不便販賣,所以奔投僻處,為避寇計。劉備即與語道:“我正欲糾集義徒,前往殺賊,可惜手無寸鐵,無財無馬,甚費躊躇。”
兩人便同聲接入道:“這有何難?我等當量力相助便了!”少頃飲畢,即取出白金數百兩,良馬數十匹,慨然持贈。
劉備樂得領受,謝別二客,就招集鄉勇,鑄造兵械。
劉備自制雙股劍,關羽制青龍偃月刀,張飛制丈八蛇矛,各置全身盔甲,配好馬匹,領著徒眾,往投校尉鄒靖。
鄒靖見三人氣宇軒昂,不禁起敬,因即留居麾下,待至黃巾軍入境,便率三人同去截擊。
雲長的寶刀,翼德的利矛,初發新硎,連斃劇人,就是劉玄德的雙劍,也得誅人數人。
鄒靖得了三雄,立將黃巾軍驅出境外,上書奏聞,不沒劉備功。朝廷只因劉備起自布衣,只予薄賞,只命劉備為安喜縣尉。
劉備奉命就職,辭了鄒靖,帶著關張二人,同詣安喜。
過了數月,聞郡守遣到督郵,因督郵藐視縣尉劉備,被張飛罵打,劉備便取出印綬,系督郵頸上,三兄弟草草收拾行裝,飄然引去。
正所謂:黃巾軍起靈帝急,各路軍出郡縣平。風火才能辯真金,不知英雄為誰家?
評:義軍突起,是由漢未矛盾所致,雖有偶然,實為必然,即無張角,也有他角。靈帝只知平亂,而無惠民之策,不能根治固蒂。各路英雄紛湧出現,欲為國效力,究竟後事如何演變,待看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