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憤然道:“見善即當稱善,見惡即當言惡,奈何善惡不分,徒置諸不答呢?”

許劭為曹操所逼,方應聲道:“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操聞言不怒反大喜,遂別許劭還裡。

後曹操年二十,舉孝廉,拜郎官,調任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如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棒責之。

小黃門蹇碩,方得靈帝寵眷,蹇碩有一叔父提刀夜行,適犯禁令,曹操巡夜拿住,令左右將他用棒打死。由是,無人敢犯,曹操遂揚名內外。後為頓丘令,復受徵為議郎。

黃巾軍起義,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

曹操引兵馳抵長社,正值黃巾軍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難計其數,奪得旗幡、金鼓、馬匹極多。

待至黃巾軍殘兵盡遁,皇甫嵩亦領兵趕到,與曹操相會,自然歡洽,當下合兵追賊,長驅直進。

後朱儁亦到來會師,三路兵聯成大隊,擊斃黃巾軍至數萬人,黃巾軍復為官軍所敗,逐驅出境,潁川乃平。

孫堅時下仍為下邳丞,朱儁早聞孫堅勇猛,故表請孫堅為佐軍司馬,孫堅從之,便將其家眷留於九江郡壽春縣,在淮、泗募些士兵,加之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壯少,共得精兵一千餘人,其有內弟吳景,侄兒孫賁。孫堅便率這千人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皇甫嵩、朱儁在大戰汝南黃巾軍的西華(河南西華南)戰役中,孫堅乘勝追敵,單騎深入,不料失利,受傷墮馬,臥於草中。

當時,軍眾分散,將兵不知孫堅身落何處。虧得他所乘戰馬跑回軍營,咆哮嘶鳴。將士隨馬聲找去,方在草中,發現受傷的孫堅,仍將他帶回軍營,養傷數日,傷勢略好,孫堅耐不住寂寞,又赴疆場。

皇甫嵩、朱儁、曹操三路軍再平汝南、陽翟、西華,皇甫嵩上表告捷,有詔封皇甫嵩為都鄉侯,封朱儁為西鄉侯,賜號鎮賊中郎將,遷曹操為濟南相。又令皇甫嵩討東郡,朱儁討南陽,曹操赴濟南任事,於是三人受詔,分途告別。

孫堅跟隨朱儁來到南陽地區,此時汝潁的黃巾軍,雖敗仍有殘餘,處於困境,無路可走,只得固守宛城。

孫堅獨當一面,領兵進攻,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部眾也受鼓勵,紛紛緊隨其後,攻下了宛城。

此戰,孫堅功拔頭籌,朱儁即把孫堅功績報於給朝廷,朝廷封孫堅為中郎將別部司馬。

司馬一職,可大可小,所封中郎將別部司馬,已異於先前的佐軍司馬,它是個獨當一面的高武職,即為軍中的高階將領,且有自己的編制部屬。

是時北中郎將盧植,連破張角,斬獲至萬餘人,張角走保廣宗,由盧植追至城下,築圍鑿塹,造作雲梯,正擬誓眾登城,為殲黃巾軍計。

不意都中來了小黃門左豐,齎著詔書,來視盧植軍,盧植瞧他不起,勉強迎入,淡淡的酬應一番,左豐含有怒意,匆匆辭行。

有人見此,勸盧植厚送贐儀於左豐,盧植搖首不答,由他還都。

左豐星夜馳歸,入白靈帝道:“廣宗賊容易破滅,可惜盧中郎固壘息軍,連日不動,臣看他是要留待天誅了!”

靈帝聽了,不禁怒起,立派朝使帶著檻車,拘盧植入都,另調河東太守董卓為東中郎將,代換盧植。

董卓,字仲潁,本是隴西郡臨洮縣人,素性粗猛,兼有膂力,平時能帶著兩鞬,左右馳射,鞬即弓袋。

隴西一帶,羌胡雜居,董卓嘗往來寨下,交結羌豪,羌豪見董卓多力,並皆畏服,桓帝末年,曾入為羽林郎,跟從中郎將張奐征討羌,得為軍司馬,轉戰有功,遷拜郎中,賜縑九千匹。董卓慨然道:“我得敘功,全靠軍士。”乃將縑分賞軍士,一無所私。

嗣出任幷州刺史,轉為河東太守,至是奉詔為東中郎將,持節至廣宗軍營。

軍中因盧植被拘,心懷不服,再加董卓頤指氣使,滿面驕倨,越使軍心生貳,不願效勞。

張角卻從城中突出,來攻董卓,董卓麾兵與戰,兵皆退走,董卓亦禁遏不住,只好返奔。卻被張角追至下曲陽,奪去許多輜重,滿載還城,留弟張寶屯守,與董卓相拒。

董卓自知不敵,沒奈何上表乞師,靈帝嚴旨譴董卓,勒令罷職,特遣皇甫嵩進兵討張角。

皇甫嵩正進剿東郡,生擒黃巾軍卜己,斬首七千餘級,蕩平郡境,既接朝廷詔命,移討張角,便兼程馳詣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