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煉字第一課,何為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裡說的煉字,不是你們理解的那種理解文意,並注入精氣神,產生文氣的煉字,這裡是真正的煉,將文字當文寶一樣來煉。”
“因為學士境,可以使用文寶!”
“亦可將文字煉化,形成‘寶文’,收入文海,將文字當文寶一樣日日蘊養,你們那日,應該都上了城頭,見過院首大人幾人,使用文字對敵,一張口,便飛出不同特性,不同顏色的文字。”
“那,就是它們煉化出的文字,平時收於文海中,一到戰時,可將武器放出來,攻敵殺敵。”
“當然,越往後的境界,儒道越神奇,不過我也只是一個小小的夫子,對學士境尚知一二,但對書君以上,就不太瞭解了,要靠你們日後,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索。我期冀,有朝一日,我們之中,能出一位學士,甚至能出一位書君!”
“嘶!”
眾人聽了老夫子的話,不由苦笑。
這裡大多數人,只是儒生,有幾個,甚至儒生都不是,連文氣都沒誕生。
老夫子卻讓他們成為學士,甚至成為書君。
這裡絕大部份人都不敢這樣想。
當然,也有驕傲的,認為自己早晚能成為這樣的人,只是到底能不能成,不能全靠你想,還得看你的天賦,能力,機緣。
“好了,該講的我都講了,接下來,我們進行晨間的煉字。”
“這裡有一篇《論語》學而篇,我不管你們在家裡,是用什麼文章來煉字,但是在講堂上,我們都從《論語》學而篇開始,已經覺醒文氣的,今天便從這《論語》學而篇的開頭開始煉起,而還沒有掌握文氣的,我則開始教你們,如何領悟文字的道理,如何注入自己的精氣神,掌握書寫的辦法,嘗試感悟文氣的存在。”
“開始吧!”
於是,丁科一班的學子們,只能攤開紙張,開始磨墨。
一邊磨,一邊默背《論語》學而篇的內容,當然,有些人肯定記不住,比如顧謹言,幸好老夫子已經將其內容釘在了講堂正中,一眼望去,便可清晰看見上面的內容。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一個一個字,跳過心頭,如涓涓流水,顧謹言默記片刻,將其背下,竟覺滿口生香。
他端正身姿,鋪上白紙,開始磨墨。
而要學握的第一個字,毫無疑問,就是“子!”
何為子?
其實這個問題很早之前顧謹言就想知道了,什麼是子?
為什麼上古先賢,都叫子。
可是他雖然好奇,卻從來不曾主動去查詢過,因為這些知識好像沒什麼大用,所以他從來也不主動去查詢,因為心裡想的是,我幹嘛要知道他為什麼叫子?
他叫老,他叫少,他叫什麼都行……反正都只是歷史書上的一個稱呼。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
可現在,他想要掌握這個字,便必須知道,何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