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顧謹言家中,一燈如豆。

他手中捧著一本薄薄的書籍,這是他花費六兩銀子,從‘書蟲齋’中找老掌櫃買來的,沒有白光,不能被水藍漩渦吸收。

在此之前,他從未想過自己要花錢購買這種書籍。

但今天,他毫不猶豫地掏出六兩銀子,買下了這本書。

因為此書名為——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由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大儒編著的語文工具書,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種書”。

而許慎大儒,亦因此被人稱之為——“五經無雙”!

《說文解字》有十四卷加一卷敘共十五卷,文字浩繁,顧謹言手中,只是它簡化版,裡面只有寥寥十幾個常用漢字,但是用來研習文字,已經足夠了。

自從知道成為儒生,需要感悟文氣,而感悟文氣,首在明悟字詞中含有的道理之後,他便買來了這本書。

顧謹言首先找到了“天”字。

書中這樣介紹。

天,古字上日下人,本指人的頭頂,又表示人的頭頂上方,便是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蒼穹,後來簡化為上橫下人。

所以天,指頭頂,指至高無上,天中含有人字,人上便是天,天人可合一。

顧謹言閉上眼睛,想像一人站在山頂,頭頂大日高懸,人身緲小,而他仰望天空,思緒卻隨之擴散,慢慢浸入整個天地,一種空曠、寂寥、無窮無盡、偉大難言的力量,突然自他的心中升起。

原來這就是天的道理。

易,說卦中言:乾為天!

禮,禮運中說:天秉陽,垂日星。

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

顧謹言再找出一張紙,然後站在書桌前,寫這個“天”字。

他首先寫古字天,再慢慢將天的每一次演化都寫在紙上,慢慢地,他的精氣神,隨著毛筆,也一分一分地落到白紙上的“天”字之上,那個天字漸漸有了一種空曠、寂寥、無窮無盡,偉大難言的感覺。

當顧謹言一夜,寫了上百個天字,每一個天字都不盡相同,但是每一個字都給人一種感覺,那就是,看到這個天字,你似乎就“感受”到了天的存在。

因為顧謹言寫的這個“天”字裡面,蘊含了天的道理。

這一刻,顧謹言面前的紙張之上,一個個“天”字彷彿活了過來,散發出微微的白光,一種空曠悠遠,無邊無際的感覺,襲上心頭。

一層微微的暖流,自天字之上升騰而起,被吸入了顧謹言身軀之中,而他毫無所覺。

因為他又在寫下一個字:“地!”

地為天的對立面。

據傳上古的時候,天地初開,氣之輕清者上浮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所以寫地字時,需要感受地的廣博,厚重,包容萬物。

每寫一個“地”字,顧謹言對“地”的感受便重一分,而精氣神也源源不斷貫注入這個地字中。

使他看到這個字的第一眼,便彷彿感受到了地之厚重,地之博大。

因為他寫地字時,也注入了他對“地”的理解。

幾個地字寫完,顧謹言竟然感覺精氣神消耗得特別厲害,頭腦隱隱作疼,因為寫這種文字,是需要消耗人的精神的,而人的精神有限。

可是他太過興奮了,他已經感受到了文字的奧義,所以他並不停歇,又分別寫了下“人”、“大”、“小”……等幾個字。

“人……”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人通仁,禮,禮運中說: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自古至今,人字都是一撇一捺,沒有太多變化,只不過最開始是圖形化,後面簡化為筆畫化。

古文人字,如人側面,彎腰,垂臂,直立,那時人方誕生,所以特別強調手和腳的存在。

因為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正是由於人能夠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手和腳去製造工具和直立行走。

後來慢慢發展為彎腰垂臂,因為那時的人需要在土地裡勞作,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雙手要在土地裡採摘或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