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生意做得忒大的商賈,有錢吧,依舊不識字。最多也就認識自個的名字,商品名稱,1貳叄之類有限的幾個字。讓他們看書寫文章那是不成的。

識字率擺在那裡,區區一本雜書根本不足為慮。

真正將這本雜書推向廣大市場,推向全天下的人,不是清河書坊,不是盜版書商,而是這幫御史。

御史們一鬧騰,而且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大家都會好奇這本書的內容。

以至於,御史們彈劾的同時,《鏡花緣》徹底火了,賣爆單了。各個盜版書商都在加印。

反而是正版書商,沒吃到多少好處。

一家正版,幹不過千百家盜版啊!

不過,清河書坊的名聲算是打出去了,也算是有了個大好處。從今以後,清河書坊出版的雜書,必然會有更多的購買者。

元康帝很想說,這幫御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本事一本流傳於閨閣的雜書,鬧到現在,讀書人也在看,說書人也在說,市井小民都在議論。

至於書中內容影射,哼……

葉慈啊葉慈,清河書坊若非葉慈是幕後老闆,元康帝現在就下旨查封。

事關葉慈,元康帝有些拿不準分寸。

罰重了不行,罰輕了又起不到作用。

方內監的想法和張皇后如出一撤,“陛下,可否讓清河書坊出一本合適的書籍。”

“合適的?”

什麼叫做合適的?

“自然是宣揚清官為民做主。”

“有清官就有貪官汙吏。”

“可是百姓喜歡看清官為民做主的故事。”

此話言之有理。

清官為民做主的故事,能流傳上千年,就證明這類故事有著廣闊的市場,深得百姓喜愛。

“準!”

元康帝想通了,這個辦法好啊。

幾位朝廷大佬還沒商討出一個章程,元康帝卻不勝其煩。

“帶頭鬧事的幾個人抓起來,到金吾衛喝幾天茶水。等事情平息之後再酌情放出來。革除功名取消參考資格就不必了。但,帶頭鬧事之人不可錄取為一甲,二甲前二十名。”

不能進二甲前二十名,便是絕了入閣的機會。這個懲罰,究竟是重,還是不重。

“邱愛卿,管好御史臺。”

“陛下,事關天下教化,難道就此放過嗎?”

“那你想如何?”

“此事因定王而起,臣以為定王難辭其咎,請陛下下旨嚴懲定王。”

元康帝輕輕敲桌面,沉默。

一時間,大殿內氣氛頗為緊張。

“此事再議!”元康帝一句話,意味著這件事還沒完。

紫筆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