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年間?張順聽了魏文魁這話,頓時有對歷史上一些“定論”產生了懷疑。

不過,張順還不知道這個發現和哥白尼發表《天體執行論》,相差多少年。

但是,從魏文魁的講述中,張順發現周述學通個短短几句話已經明確證明了金木水火土五曜圍繞太陽轉動的事實。

至於月亮這塊兒,雖然他沒有明確提出來是在圍繞地球轉動。

但是根據傳統天文的的認知,也是預設了月亮圍繞地球轉動這一事實。

難怪,難怪你算的這麼準!

原來張順在先前檔案中所見,魏文魁曾在崇禎七年日食的測算中,在“食甚”一項誤差較大,但在“食分”一項,推算幾乎絲毫不差,極為驚人。

如此看來,此人不但精於算術,更是掌握了先進的“日心說”。

隨後,兩人又探討了一些“歷理”,魏文魁又向張順提到了稍晚一些的邢雲路認為:“太陽為永珍之宗,居君父之位,掌發斂之權。星月借其光,辰宿宣其炁。故諸數壹稟於太陽,而星月之往來,皆太陽一氣之牽繫也。”

這“皆太陽一氣之牽繫”一句,更進一步,基本上算是發現了星球之間的引力作用。

經過魏文魁這一番講述,不由讓張順對他刮目相看,同時也認識到這個“民科”可不是真的民科,而是和當時的天文學家有這緊密的交流。

比如那周述學和邢雲路關係非同一般,而邢雲路與魏文魁又是亦師亦友的關係,這一路傳承下來,自然也非同一般。

而在魏文魁的講述中,中國發現“日心說”理論,也有脈絡可循。

比如在隋代,人們就發現“五星為五德之主,其行或入黃道里,或出黃道表,猶月行出有陰陽也。”

到宋代,則“凡五緯皆隨日由黃道行,惟月之行有九道。”

由此可見,從人們發現五星在黃道執行,再到發現月亮和五星軌道不同,再到發現“日為君,月為象後”,最後再到“皆太陽一氣牽引也”,幾乎一脈相承。

這讓張順忍不住對中國傳統天文學刮目相看。

為此,張順忍不住強留了“神神叨叨”的魏文魁幾日,直到談論內容的了無新意為止,這才依依不捨的放他離去。

待到魏文魁一去,那傳教士湯若望這才在王徵的陪同下,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

原來此時的在華耶穌會會長龍華民對天文數學等一類的科學知識並不十分精通,故而不得不派遣湯若望替代自己。

“夫地球者,眾星之中心也!”湯若望見過禮後,開口就道。

“彼日月皆圍繞旋轉,而金木水火土五曜,皆繞日而行,又隨日繞地球而行。”

“其他恆星,皆繞地球而行,每二十四小時,則轉一週……”

“等等,等等!”張順剛聽了個開頭就愣住了,連忙打斷了湯若望的講解。

“如果朕沒有理解錯誤的話,你是說太陽、月亮繞地球而行,金木水火土五星繞太陽而行?”

“陛下所言沒錯!”湯若望點了點頭回答道。

“雖然這聽起來有些驚世駭俗,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驚世駭俗個鬼喲!

張順本來以為他不是講地心說,就是講解日心說。

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這湯若望給自己來了這麼一套“歪論”出來,這算什麼假說?

不過,湯若望這“歪論”一出,頓時讓張順意識到一個問題。

先前魏文魁講述的到底是“日心說”,還是第谷體系?

因為張順先入為主,以為這就是日心說。

但是,他聽了湯若望這話,突然發覺如果把地球還放在中心位置,那豈不是正是遠西所用天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