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際遇身著王徵送來的板甲,賣力的揮舞著手中的大斧,做著劈、砍、砸、摟、截等一些列動作。

甚至他還玩了一手三花蓋頂,只把手中的大斧舞的虎虎生威。

“怎麼樣?”眼看李際遇舞了半晌,氣息不亂,張順也不由對他刮目相待。

原來張順手底下有悟空、王錦衣、陳長梃、曹變蛟、魏從義這樣一干猛將,卻是忽視了李際遇,不意他竟有如此本事。

原來這李際遇使一把六尺長大斧,大斧一面施刃,一面為帶有可以的尖稜的斧背,這是自唐代一來典型的長柯斧形制。

那斧頭自重十斤,連柄共計一十二斤。

若論其重量,不要說悟空的三十六斤金箍棒,就是和張三百二十斤的三尖兩刃刀相比,都要輕上不少,但是張順依舊不敢小瞧於他。

他前世出身於建築行業,也曾輪過十斤的大錘,當然知道這玩意兒究竟有多沉。

更何況前世那錘,把柄不過三尺,而李際遇這把卻長六尺。

根據槓桿原理,便知相較於前者,其耗費力氣更是一倍有餘。

“好,好個鐵臂手!”李際遇收了手中沉重的大斧,不由道,“完全不影響我揮舞大斧。”

“只是這身甲不甚舒服,不如明甲、暗甲方便使力。”

“這樣嗎?”張順聞言也頗為驚奇。

他原本以為這身板甲對靈活性影響最大的部位應該是手臂,萬萬沒想到確實胸甲卻是影響了發力。

張順不死心,又連忙挑選了幾個身材與自己相仿之人,讓他們分別試驗了一番,結果卻是大同小異。

“舜王!”王徵見狀不由有幾分羞愧。自個千辛萬苦尋來的鎧甲,卻沒想到沒甚優勢。

“不妨事。”張順擺了擺手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這鐵臂手連線之法頗為精巧,亦足為義軍參照,取長補短。”

“那這質量還試驗嗎?”李際遇看了看面前的外表光鮮的“板甲”,不由有幾分不捨。

“試,為何不試?”張順奇怪道,“難道你想戰場上被敵人一銃兩洞,前後透明?”

李際遇聞言不說話了,再漂亮的鎧甲,如果質量堪憂,那也是不堪用之物。

“來,試一試這個!”張順笑著拿出來自己新設計的步銃,遞給李際遇道。

這一長一短兩支火銃本來拿過來充當樣品,準備讓王徴依式大規模製作,如今剛好拿來實驗。

“砰!”只聽見一聲巨響,被新式火銃強大的後坐力一撞,李際遇身體不由一震。

“真是好大的勁兒!”李際遇不由驚訝道。

“舜王真是天資縱橫,頗得遠西器械之要,竟然能自行設計遠西銃!”那王徵也不由為之拜服。

他並沒有見過西班牙重型火繩槍,故而對此火銃威力頗為驚訝。

“去,看看那甲冑怎麼樣了!”到了張順這個地位,什麼溜鬚拍馬之詞不曾聽過,對此都懶得回應。

李際遇聞言連忙奔跑了過去,不多時驚歎一聲,連忙讓士卒幫忙攜帶著兩副鎧甲跑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