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重甲(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舜王您請看,這便是我麾下將領所著明甲,連甲、盔、鐵臂手及鐵鞋等,共計重四十五斤。”杜弘域不由獻上一整套甲冑道。
“不是札甲?”張順抓起鎧甲一角,掀開一看,只見甲片後面連著棉布,不由一愣。
“此乃明甲!”杜弘域連忙解釋道,“和暗甲不同,此甲去除了布面,以免工匠以次充好、以薄充厚,以免士卒懶惰,任由其鏽蝕。”
張順翻看了半天,這才明白,別看這甲明晃晃耀眼,其實就是沒有布面的棉甲。
甲片連結方式並非札甲那種用熟牛皮穿在一起那般,而是用銅製泡釘釘在了布面上。
這樣做的好處,一個是甲片可以做得比較大,減少了甲片的重疊,能夠用更輕的重量達到同樣的防禦效果。
比如宋代步人甲使用甲片一千八百二十五片,重量高達可怕的五十八斤,嚴重影響了士卒的機動性。
而明中期的唐順之也提到以札甲為主要裝備的明軍:“各邊軍士役戰身荷鎖甲、戰裙、遮臂等具共重四十五斤,銕盔、腦葢重七斤,項護心銕護脇重五斤”,攏共五十七斤。
而王定這一套連身甲、鐵臂手、鐵鞋和頭盔也才四十五斤,實在是頗為便利。
“這鐵鞋......”張順看著面前一雙破舊的棉靴,哪裡像精鐵製成?
“哎呦,還挺沉!”他抓起來準備仔細端視一下,不由這一雙鞋子居然如此沉重,“夾鐵了?”
“對!”杜弘域不由笑道,“舜王莫看它好似普通棉靴,其實裡面如同棉甲一般,夾了精鐵片,刀劍不破!”
“能防得火銃嗎?”張順點了點頭,心裡頗有幾分滿意。
“遇到三錢鳥銃,二十步不破;遇到魯密銃,只需加披一件戰襖,足以擋之!”杜弘域不由笑道。
“遇到普通刀劍槍矢,絲毫不懼,唯有西洋炮、大斧、鐵錘方可破之!”
“不錯!”張順點了點頭,感覺這甲還不錯,基本上能夠滿足義軍衝鎮肉搏了。
原來當初李際遇提出三個問題以後,其中後兩個問題都比較好解決,唯有這重甲問題有點麻煩。
雖然如今已經進入火器時代,但是貼身肉搏仍然是兩軍決勝的關鍵因素。
其實不要說這個時代,就是哪怕到了後世的朝鮮戰場,英勇的志願軍有時候還需要和美軍刺刀見紅以決勝負。
肉搏是一支軍隊最後的底線,同時也是這個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關鍵的一擊。
在這個時代的戰爭始終處於二維層面,所以無論雙方如何排兵佈陣,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佔位”,或者稱之為“奪取陣地”。
不論怎麼稱呼,最終都需要雙方面對面接觸,一方把另一方從原本的位置驅趕出去。
只要是稍有作戰意志的對手,不可能束手就擒、或者一鬨而散,那麼雙方就會不可避免的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景,這就是“肉搏”。
人非好死而惡生,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
故而“肉搏”精兵一要精挑細選,二要悍不畏死,三要防護齊全,四要糧餉充足。
除了選練士卒,保障後勤以外,最終重要的便是武器鎧甲等裝備。
昔日唐太宗李世民曾雲:吾以一當十,無他,唯甲堅兵利耳!
只有配備了良好的裝備,有了良好的物資條件,士卒在肉搏之中才會膽氣壯、底氣足,作戰悍不畏死,勇往直前。
張順得了杜弘域這精甲,便著悟空拿了,便去尋那王徵。
當張順帶著人趕到匠坊的時候,那鬍鬚皆白的王徵正指揮著幾個人抬一個大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