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先下手為強(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那大同巡撫葉廷桂、大同總兵王世仁及宣府總兵李國樑聽了宋獻策之言,不由奇怪道:“先生何出此言?”
“大同距離太原六七百里,宣府距離京師不過三百五十里。”那宋獻策不由苦笑道。
“雖說宣大兩鎮為了要價,先後派遣王清之、吳惟華分別前往兩地遊說。”
“奈何京師路短,太原路長,吾恐諸位尚未趕到宣府,張維世已降虜矣!”
原來當初宣大兩鎮眼見義軍圍困後金阿濟格部,佔據了上風,自度不能勝,故而有些將領便心生異心,找來王清之請其在其中穿針引線。
然而,等到王清之走了幾日之後,有些“旅蒙商”得到訊息以後,到處串聯,又拉攏出來一批支援投靠“大清國”的將領出來,於是這才有了這兩面下注之事。
在這兩種傾向之中,在傾向於義軍一方中,武將佔據了優勢,而傾向於後金一方中,乃是商人和勳貴佔據了優勢。
表面上雙方實力看似五五開,但是由於武將作為軍隊的掌控者,自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故而王清之才得以先下手為強,率先聯絡上了張順。
只是由於宣大兩鎮的特殊情況,張順不得不先招降了朱燮元部,然後再謀取宣大。
如此一來一回,耽誤了不少時日,反倒讓吳惟華後發先至,佔據了先手。
“這.....這該怎麼辦?”大同巡撫葉廷桂、大同總兵王世仁和宣府總兵李國樑聞言一愣,不由連忙開口問道。
“三位既然已經歸順義軍,那麼招降宣大兩鎮,難道還非得親至宣府不成?”宋獻策眼見三人中計,不由開口笑道。
“此話怎講?”三人聞言不由相視一眼,面上露出驚疑不定之色。
宣府大同兩鎮,乃是大明京師西面重鎮,除了督撫總兵以外,還設有鎮守太監、副總兵、兵備副使、參將、守備等一干官吏。
如果他們不能除掉鎮守太監,拉攏以下副總兵、兵備副使、參將、守備,那又如何控制宣府大同投靠舜王?
“你說,如果我們直接宣稱宣府大同兩鎮歸順舜王,那會怎樣?”宋獻策不由捋了捋鬍鬚,嘿嘿笑道。
“這......這不是天下大亂嗎?”那葉廷桂聞言一愣,不由苦笑道。
宣府大同雖然是兩個軍事重鎮,督撫和總兵對其有一定的控制力。
但是由於明朝制度問題,鎮守太監、副總兵、兵備副使、各路分守參將以及各堡守備也各司其職,擁有很大的許可權。
往日裡,這些督撫、總兵在自己許可權內行使職責,那麼這些人自然無話可說。
但是,一旦這些督撫、總兵一旦越權,他們究竟肯不肯聽令,那隻能是天知道了。
所以那葉廷桂、王世仁和李國樑三人才急於趕回宣府大同,準備控制住主要將領以後再宣佈“降順”之事。
宋獻策聞言不由笑了,對著葉廷桂道:“撫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按照常理來說,理當如此行事。只是如今事出有因,理當反其道而行之,方可竟全功。”
“敢問當如何行事?”葉廷桂和王世仁、李國樑三人相視一眼,自度沒有更好的辦法,不由開口求教道。
“第一,以左柱國朱燮元、宣大總兵張鳳翼,還有你和宣府巡撫張維世,以及另外兩位總兵一同釋出通告,曉諭兩鎮上下歸順義軍之事。”
“第二,大張旗鼓,大肆渲染舜王仁義,封賞宣大兩鎮上下之事。”
“第三,別遣信使下令各地副總兵、兵備副使、各路參將、守備改旗易幟,遙尊舜王。”
“第四,大肆批判明朝惡政,欠糧欠餉,民不聊生事蹟;大力宣揚華夷之辨,批判東虜、北虜燒殺劫掠惡行,人人得而誅之!”
“儘快將此事宣揚的人盡皆知,然後趁著兩處鎮守太監、宣府巡撫張維世及東虜驚疑不定之際,突襲大同宣府,徹底掌控這兩地。”
“這......”葉廷桂聞言,不由和王世仁、李國樑相顧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