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我為李臨淮(第2/2頁)
章節報錯
南路軍主帥洪承疇在向張順請示以後,遂送去張順的敕書、義軍教師和部分武器鎧甲。
袁時中遂重整兵馬,以義軍“大名總兵”為號,猛攻開州。
保定總兵見開州附近“亂民四起”,生怕誤了軍機,遂退回大名,雙方形成了對峙局面。
故而,當大明右督師楊嗣昌接到山西巡撫楊文嶽轉交過來的書信,開啟一看,不由大慚。
楊嗣昌忍不住對朱大典道:“國家形勢如此,皆我之失也。若不能效法張睢陽贖罪,我有何面目面見陛下乎?”
那楊嗣昌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除了的崇禎寵幸信任以外,自然也有自身天資聰穎的原因。
如今明軍敗退彰德府,他如何不明白當初懷慶府大敗,正是自己焦躁輕進,以至於釀成大錯。
其實當初楊嗣昌如果不那麼急躁,即便讓義軍佔據了懷慶府又能如何?
只要明軍大軍盤踞在開封,洪承疇、李信之流又焉敢大舉北上?
故而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聞言,也只能沉默不語,算是預設了楊嗣昌之過。
楊嗣昌見狀,更是心如刀割。
他不由將朱燮元的書信留了下來,自己又研墨揮毫向河南巡撫吳甡寫通道:“如今朱燮元守於太原,楊某守於彰德,而閣下守於開封。”
“此三者皆要地也,太原扼其肩背,彰德扼其腰眼,開封扼其手足矣!”
“此三地不失,大明不亡!”
“今朱燮元願為李臨淮,某願為張睢陽,卿之才更勝我十倍,當為郭汾陽矣!”
郭汾陽即郭子儀,在唐代安史之亂中率領朔方軍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其後更是收復兩京,再造社稷,因功被封為汾陽王,故而被成為“郭汾陽”。
楊嗣昌這一席話,其實有給吳甡戴高帽子的嫌疑。
只是若是仔細輪來,如今太原是義軍主攻方向,朝廷又沒有下定決心,徵調薊遼精銳發起會戰,自然落於下風。
而彰德府方向,楊嗣昌、朱大典等部新敗,如今勉強維持潞州、彰德及大名一線防線已是難得,自然不能再奢求太多。
唯一河南開封府一處,義軍曹變蛟麾下因為少了高一功一營,只有一萬二千人人馬,並不超過麾下有四營兵馬的河南巡撫吳甡太多,所以才被楊嗣昌寄予厚望。
而且由於義軍大舉進攻,由開封向東,除了曹變蛟麾下四營人馬以外,河南府空虛,這也是明軍唯一的翻盤點。
楊嗣昌這書信又輾轉了許多日子,好容易送到了河南巡撫吳甡手中。
那吳甡開啟書信一看,頓時不由苦笑起來。
原來吳甡麾下雖然有左良玉、虎大威、陳永福、祖寬四員猛將,奈何麾下兵馬多有損傷,急切之間彌補不得。
如今吳甡麾下這四營人馬一缺兵源,二缺糧餉。
原本開封府優良的兵源“開封府衙役”,早已經被抽調幹淨,少林武僧、豫西毛葫蘆如今又在“賊人”治下,鞭長莫及。
而與之相比,由於河南地界經過連番大戰,歷任巡撫又連番戰死,開封府庫裡都能夠跑老鼠了,更是讓吳甡憂心忡忡。
“看來,我要去見見周王了!”他思量半晌,不由眼前一亮,最終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有餉就能養兵,有餉就能募兵。
如果……如果京師不可守,天下事猶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