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賑災之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丁啟睿看張順神情,明顯看不上宋朝。
其實何止張順,明朝人大多數都不太看得上宋朝,畢竟沒有人喜歡弱雞。
他不由諫言道:“舜王既然有意賑災,奈何偌大個州府,只有我和魏將軍兩人,如何管得過來?”
“即使我等管得過來,豈有將糧草白白與人之理?”
丁啟睿的說辭很簡單,反正舜王你要放糧賑災,白給也是給,順帶招幾個人也是給。
與其如此,何不借機討點好處?
更何況即便你想開倉放糧,也得有人手管理不是?
“嘿,你這辦法還真不錯!”張順轉念一想,還真是。
如果你不把招募的這些人叫做兵,也別把他們當做兵用,而是作為僱工使用,那一切都說得通了。
“那這事兒且由先生負責,不知如何?”張順不由笑道。
“我欲將徵募之人分為四種,一則能識文斷字,謂之文營,每人日發糧三斤六兩,月發糧九鬥;二則武藝高強,謂之武營,每人每日發放糧食三斤六兩,月發糧九鬥。”
“三則壯年男子,手腳俱全即可,謂之力營,每日每日發放糧食二斤四,月發糧六鬥。”
“四則接收十五歲一下男女孩童,掛在本王名下。十二以上選入任繼榮‘孩兒營’,八歲至十二歲選文武教師教導,八歲以下徵選婦人照料。”
“婦人每日給糧一斤,月給糧約三十斤。”
“好!”丁啟睿聞言仔細思索了一番,發現並無需要補充之處,不由點頭應道,“只是不知這糧草安出?”
“我已經派人告訴呂維祺,讓他儘快準備一批糧食運過來。”張順胸有成竹道。
“不過可能會分給耀州一些,讓他們賑濟那些南下的災民,其餘部分留給你用。”
“第一步,要優先徵招那些讀書人,讓他們出來幫你把整個框架搭起來。”
“第二步,再徵招舞刀弄槍之輩,注意派遣一些士卒予以看顧,以免他們趁機惹是生非。”
“特別有些人不是躲入山中為盜,就是獵人而食,毫無人性,卿且甚之!”
“這兩樣做好之後,一部分人讓他們運輸糧食,以保證軍糧和賑災的糧食能按時運到。”
“另外一部分人就讓他們修葺城池,開墾耕地,恢復生產。”
“如今雖然乾旱少雨,地裡又不是一點莊稼都不產。”
“回頭我讓洛陽張慎言派一些老農,攜帶番薯過來,看看能不能作為應急之用。”
“前一段時間,糧食緊缺之時,他們送道西安千餘石番薯甘,吃起來還不錯。”
“只是不能吃太多了,不僅排氣,而且胃酸難忍。”
一說起正事兒來,張順如同絮絮叨叨的老太太一般,囑咐個沒完沒了。
丁啟睿哪裡敢嘲笑他,連忙尋了個紙筆,龍飛鳳舞的揮毫記錄起來。
不得不說張順思維敏捷,丁啟睿剛起個頭,他片刻之間便想出來一大堆實操之法,原本讓人頭疼萬分的延安災情,居然三下五除二就找到了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