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人話音未落,有人便抓住把柄攻訐道:“舜王何樣人也,那曹孟德又是何樣人也?此人拿亂臣賊子比擬舜王,其心可誅!”

“胡說八道!胡說八道!我拿舜王詩篇比作三曹,只是以事論事罷了,如何我提到了曹操,你就想到了奸臣?想到了奸臣,你就聯絡到了舜王,分明是你日夜有所思量!”那人聞言連忙倒打一耙道。

“你血口噴人!我……”那人也急了,連忙反駁道。

只是這兩人一來二去,倒是讓呂維祺頭上冒起冷汗來。

原來當初將舜王比作“曹莽之輩”,他才是始作俑者。

眼看兩人鬧得不成體統,張順不由眼神一冷,正要收拾他們一番。

不意一人跳將出來,指著兩人鼻子破口大罵道:“爾等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如今舜王仁德,憐及百姓,爾等不能輔助舜王,助其仁行也就罷了。”

“反倒糾結於詩詞小道,置百姓處於水火之中而不顧,君前失儀,相互攻訐。其同鄉之誼何在?其仁心義膽何在?”

“臣請舜王治其不敬之罪,以儆效尤!”

張順驚訝的看了一眼,發現此人竟是老山長推薦的人才,孟津貢生李際期。

張順之前聽聞他以義氣聞名鄉里,還以為他是像陳長梃那樣的結交四海,俠名遠揚的人物,沒想到倒是個敢於仗義執言的直腸子。

張順欣賞的看了他一眼,笑道:“如今正是用人之時,豈能以小過,懲處天下英傑?”

“這一次便罷了,回頭抄寫論語十冊,權作學堂稚子課本,小懲大誡一番。爾等如有下次,本王定然不饒!”

那兩人好歹也有幾個廉恥之心,聞言羞的沒臉見人,只得掩面而道:“舜王仁義,舜王仁義!”

其實倒不是張順寬宏大量,關鍵是手底下總共就這麼多人,若是再吹毛求疵,那就更沒人可用了。

兩人剛剛退下去,張順正待接著這兩人的話題說下去。

不曾想,那李際期不但沒有退下去,反倒上前兩步,撲通跪了下來,三叩九拜,高聲呼道:“舜王殿下,河南府小民拜上!”

“如今舜王已知,河南府上下遭災年餘。幾乎處處有饑民,戶戶有饑荒,死者不知凡幾矣!”

“那朱家皇帝無道,河南府這些年連年災荒不斷。如今朝廷已棄之矣,生民嗷嗷待哺,以盼舜王。”

“我希望舜王能夠開倉放糧,以濟百姓,那您就是我們的萬家生佛。”

“到時間舜王用兵,河南府上下莫不敢不盡心盡力!男為戰,女為耕,老少運輜重,雖大明有百萬兵,又何能擋也?”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