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救災(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順聽了李際期的言辭,如何不知道他以大言哄他?
莫說在封建社會了,就是在後世的****制度下,又有哪個國家能做到“男戰女耕,老少運輜重”?
不過兩世為人的良心告訴他,不允許他坐視不理,讓那麼多百姓毫無價值的餓死在田間地頭。
無論是仁義道德也好,還是帝王心術也罷,他都由不得大面積饑荒在自己的地盤上發生。
張順主意已定,便問道:“義軍糧食尚有多少?可有統計?”
紅娘子早心有成算,施施然道:“原本義軍存了十萬石左右,後來又購進了三十餘萬石。只是後來與官兵接戰,人吃馬嚼,招募丁壯也耗費不少。如今算下來,還餘四十萬石。”
張順稍作思量,一咬牙道:“那就撥出二十萬石,權作救災之用!急令攻略諸縣的將領,務必查封該縣一切糧倉庫房,盤點其中存糧多少,以備呼叫。”
張順此話一落,頓時滿堂譁然。
陝西遭受重災,崇禎也不過在內帑撥付十萬兩銀子作救災之用。
須知那陝西一省受災面積何其大也,又連年遭災,更是雪上加霜。
當地米價更是漲到鬥,以崇禎撥付的銀兩,哪怕經手人清廉如水,也不過能夠購買一萬多石罷了。
而這河南不過一府之地,幾乎十倍於陝西的救災糧,眾人如何不喜?
河南府百姓有救矣!果然世上只有叫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舜王真是名不虛傳!
“舜王!”那呂維祺和張慎言也不由大吃一驚,張順屯糧之策他們是知曉的,如此這般豈不是壞了義軍的大計?
“我意已決,無須多言!”張順一伸手,阻止了他們的勸諫。
只是這救災也並非只要砸下糧食就能成了。
河南府之壞,首先壞在組織崩潰。
原本歷史上崇禎七年雖然有些災害,也不是不能挺過去。
結果因為張順率領義軍奪取了洛陽城,和官兵連番大戰。
兵災人禍姑且不提,但是官兵連番戰敗,基層官吏早已經瑟瑟發抖。他們生怕那一天一覺醒來,義軍早已佔據了縣城,將自己拖出來砍了。
在巨大的心裡壓力之下,除了極個別連忙亡羊補牢,試圖改善一下形象。
大多數都是破罐子破摔,貪汙攬財,愈發猖狂起來。而官府應當履行的職責,則大多數陷入癱瘓狀態。
一來二去,遭災的百姓一盤散沙,就一路奔著弱肉強食,自然叢林法則去了。
所以,當張順初步調研以後,第一反應便是重建秩序,再立朝廷。
如今他手裡也沒有其他可用之人,顧不得仔細培養,姑且趕鴨子上架,先把體系搭建出來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