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總兵官左光先果然非浪得虛名之輩,其麾下騎兵雖眾,卻也沒有直愣愣的衝了上前。

當前去清理拒馬、蒺藜的騎兵被義軍擊退以後,他便立刻下令第二陣騎兵前去清理。

義軍當即用火銃、火炮進行射擊壓制。

義軍五個空心方陣成梅花形擺開,對當面官兵來說卻是一個以白光恩中司為核心,以左右兩翼為羽翼的三才陣。

所以,官兵騎兵先清理兩翼,然後再清理中司陣前的障礙。

但是,當官兵試圖清理中司拒馬、蒺藜的時候,白光恩便命令中司及時頂住,讓左右兩翼交叉開火,射擊官兵。

一時間前來清理中司陣前障礙的騎兵損失慘重,不得不再度敗回陣中。

“將軍,敵人火銃、火炮太猛,弟兄們頂不住!”敗退回來的將領連滾帶爬的跑到左光先面前,不由哀嚎道。

“廢物!”左光先冷著臉一腳把他踢開,上前兩步仔細端詳了一下義軍的陣型。

他這才展顏笑道:“賊人果不知兵,彼輩陣型外實內虛,實乃防備火炮之良方,奈何遇到我三邊鐵騎,實則不堪一擊耳!”

“傳我號令,命一、三、七,三陣騎兵沿城牆抵進,輪番進攻賊人右陣;命二、四、五,三陣騎兵騷擾迭進,伺機進攻賊人左陣。六陣、八陣,為其掠陣。”

“至於賊人中軍,暫且不用管他。我倒要看看他是救左還是救右!”

夫用兵之法,致人而不致於人!

莫要看張順和左光先才剛剛交上手,其實兩人早已經隔空鬥智鬥勇了不知道多少回合。

之前左光先率領敗兵佔據潼關,阻攔了義軍進入陝西的必經之路,這是左光先反客為主,以守為攻的第一步。

結果,張順一邊造萬斤紅夷大炮,一邊讓讓士卒繞道禁溝,前後夾擊潼關,重新從左光先手中奪取了主動權。

然後,左光先退居華陰、華州,以華陰守城為盾,以華州鐵騎為劍,再度遲滯義軍的進攻。

張順便以萬斤紅夷大炮開道,強攻華陰城,吸引左光先率領騎兵來攻,雙方主動權再度易手。

而陝西總兵左光先到達華陰城外以後,佔據地勢較高的城南,向義軍側翼發起進攻,亦是準備從義軍手中奪取丟失的主動權。

為什麼這樣?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這是一種典型的圍棋思維,既不爭一城一池,又不計較一勝一敗的得失。而是儘量削弱敵人,增強自己,最終一舉達到自己的目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作為三軍主帥,切忌不能動不動就當面鑼對面鼓,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

這種行為說好聽點叫莽夫,說文雅點就叫“敗兵先戰,然後求勝”。

雙就在這種爾虞我詐的過程中,陷入劣勢一方不得不拿人命去填補劣勢,以免全軍陷入被動境地,以致三軍傾覆。

像之前左光先佔據潼關,義軍就不得不硬啃潼關天險;官兵佔據華陰城,義軍就不得不硬啃華陰城,就是這般道理。

如今義軍佔據了主動,陝西總兵左光先若想保證華陰不失,自己的“盾劍防禦體系”不破,就不得不主動發起進攻,填人命逼退義軍。

左光先選擇的進攻點,是白廣恩營的右翼,也即是靠近華陰城池的一司人馬。

不得不說左光先眼光毒辣,若是官兵輕鬆擊退這一司人馬,那麼不但白廣恩中司暴露在官兵的鐵騎之下,而官兵和義軍攻城隊伍之間也僅剩一司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