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都督所言“萬斤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攻銃,也就是俗稱的攻城炮。

張順等人隨張都督出了閿鄉城,剛走了二三里。只聽見一聲巨響,好似晴天響了個霹靂,嚇的眾人相顧失色。

不待張順開口問詢,張都督不由臉色一變,脫口而出道:“又炸了了?”

“怎麼回事兒?”張順不由追問道。

“方才德聞舜王到達閿鄉之前,剛剛鑄造了兩門重炮。我特意叮囑他們等我回來再行試炮,想必定是他們違逆了我的命令,不意試炮失敗,再度炸膛!”張都督有幾分羞愧的應道。

又走了裡許,眾人走到一處山坳處,只見營帳遍佈,人聲鼎沸,原來正是張都督鑄炮之處。

在張都督引導下,不多時張順等人來到了試驗場,正見一群人在那裡拾取地上的碎片。

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大如拳頭,最大的一塊足足有一頭黑豬那麼大。

看起形狀弧度,皆是重型紅夷大炮的碎片,最大的那塊正是火炮的尾端。

張順走到跟前彎腰從地上撿了一塊,在手裡顛了顛,沉甸甸的。

他仔細看了看碎片,發現工藝非常粗糙。

張順不由搖了搖頭道:“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有猜測嗎?”

張都督也無奈的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初時我懷疑鐵水不好,添了生石灰,精煉了一番,依舊如此。”

“以至於生鐵便熟鐵,我只好趁機讓鐵匠鍛造‘飛彪銃’,權作攻城之用。”

張都督一邊說一邊向張順指著不遠處四門排成一排的重型臼炮以示成果。

這些所謂的“飛彪銃”,除了和西洋傳來的模數一致以外,實際資料偏差很大。

由於皆用熟鐵鍛造,實際重量不過兩千斤左右,用來發射“開花彈”,威力十分可觀。

除了難以破壞城牆以外,用來對付官兵堅城雄關上的守軍,效果也非常好。

張都督繼續講述道:“等我發現鐵水並無太大問題的時候,又懷疑工匠技藝不精。”

“我又派人去陽城,重金聘請了幾個老匠師,重新熔鑄,依舊難獲成功。”

“又有老師傅給我出主意,認為生鐵硬而脆,熟鐵軟而韌,若是結合兩則之長,當可無憂。”

“於是,我又命工匠鍛造炮膛,然後以生鐵裹之。不過,從今日試射來看,還是不成。”

“如今我已經黔驢技窮,還請舜王指點一二。”

什麼?複合金屬炮都出來了?張順不由頗為詫異。

他記得前世好像聽說過銅複合炮,沒想到張都督都想得出來生鐵、熟鐵複合炮了。

其實這倒是張順有所不知了,火炮剛流傳到各地以後,由於生鐵鑄造技術高低不同,不少文明或者直接以銅鑄炮,或者以鍛鐵造炮。

但是如果製造重型攻城火炮的時候,以銅或者熟鐵為材質的火炮,或造價高的難以接受,或者技術難度急劇增高。

不得已,大家不約而同的便選擇了複合金屬作為火炮材質的選擇。

比如大明不少以銅、銅鐵複合鑄造的弗朗機,印度也有類似銅鐵、生鐵熟鐵複合的攻城紅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