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除蝗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蝗蟲俗名“螞蚱”、“蚱蜢”,在我國廣泛分佈的是東亞飛蝗,最喜以禾本科植物為食。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詩云:雨飛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明代名將郭登亦曾扼腕嘆息道:飛蝗蔽空日無色,野老田中淚垂血。
可是前世生活在幾乎沒有再出現過大規模蝗災的新社會,張順對此倒是無感。
哪怕他穿越以後,陳州也曾發生過不大不小的蝗災。在他小時候的記憶中,不過是飛來鋪天蓋地的蝗蟲,剛好可以捉了燒來吃罷了。攫欝攫
不過,專業事交給專業人。張順自己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便不瞎指揮了。
於是,他便問道:“這蝗災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當如何處置妥當?”
張慎言正要回應,不料素來沉默的韓霖突然插話道:“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故而旱涸則魚、蝦子化蝗,遇水著卵滋生魚、蝦。”
什麼意思呢?韓霖告訴張順這蝗蟲是由魚卵所變化出來的。遇到乾旱的年份,魚蝦卵便變成了飛蝗;到了溼潤的年份,這些卵便變成了魚蝦。
張順前世生物學雖然學的不好,不懂什麼“界門綱目科屬種”,但是好歹也知道魚、蝦、蝗三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類的生物。
魚類、蝦類和昆蟲,你現在告訴我,這三者其實是由一種卵所化,這不扯淡嗎?
不過古人也不懂什麼叫做科學文化知識,張順也不指望韓霖進化為達爾文,只要解決蝗蟲的手段好使就成。
於是,張順便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示意道:“繼續說來聽聽!”
那韓霖本來被張順強行帶到洛陽以後,他本以為張順會使出百般手段迫使自己就範,為他效力。
結果,沒想到張順除了築城之事對他稍有問詢以外,其餘時間皆放任自流。這對心懷大志的韓霖來說,實在是一種侮辱。
韓霖自認為自己學貫中西,深通天儒二教,只是懷才不遇罷了。他既有想光大天教的心思,又有當官光大門楣的念想。
要不然他也不會在歷史上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大軍進軍山西的時候投降義軍,成為李自成的記室,成為掌理書記。
既然如今已經加入張順麾下,無論脅從也好,自主也罷,終究擔了“降賊”之名,那韓霖就不免也藉機想出人頭地。
正好這治蝗之事韓霖在徐光啟那裡也聽到過不少辦法,便連忙繼續說道:“蝗災最盛於夏秋之間,與百穀長養成熟之時正相值,故為害最廣。”
這是分析蝗災發生的時間,在夏秋禾穀成熟之時,所以危害最大。
“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都郡之地,湖巢社衍,旱溢無常,謂之涸澤,蝗則生之。”
這是分析蝗災產生的地點,大致在陽山以南,長江淮河以北,山東以西,嵩山以東的位置。再具體一點,便是在“旱溢無常,謂之涸澤”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