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動靜正是張三百代替張順正在調動人馬。當張三百遠遠望見輝縣飄起來狼煙以後,就知道這事兒成了。

古典時代,通訊比較艱難,便常用信鴿、烽火之類的手段進行簡單的通訊。

張順當初離營的時候,就曾和張三百對過訊號。若是此戰戰敗,便在野外點燃一堆狼煙;若是此戰戰勝,卻拿輝縣無法,則在野外點燃三堆狼煙;如若攻下輝縣,則在輝縣城內點燃三堆狼煙。

如今輝縣城內三條狼煙冉冉升起,正是義軍大捷之號。當然,如若產生了其他意外,必然被官兵打的大敗,還截獲了聯絡方式,那麼張三百這次命令便是死路一條。

所以為將之道,重在決斷。軍情千變萬化,一旦判斷失誤,便是覆軍殺將、甚至身死國滅的下場。

張三百此次假借張順的名義下達命令,與上次不同。上次軍情簡單,只需中規中矩便可無恙。這一次,張三百真是有點心情忐忑,不敢擅自做主。

可是如今軍中有沒有其他主心骨可以依靠,張三百思來想去,只得一咬牙下令道:“傳令與全軍,立刻整頓人馬,全力以赴攻擊官兵大營!”

事到臨頭,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張三百發了狠。往日他還對張順頗為不服氣,這一次他終於感受到張順比自己強太多了。

看似簡簡單單的命令,其實已經將麾下這數萬條人命放上去來賭,若是勝了一切好說;若是敗了,這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都是死於自己之手。

張三百終於明白,為什麼話本中常有將軍打了敗仗,便自剄而死了。

無頭無腦,硬攻官兵營地,這讓其他義軍統領非常不滿。可是念在張順曾多次指揮戰勝官兵,便將信將疑的執行了命令。

這一次官兵聽到義軍營中動靜,還依舊以為是義軍派人過來騷擾,不以為意。

不曾想義軍這一次全軍出動,頓時打了官兵一個措手不及。好在馬鳳儀麾下的土司兵素質較好,迅速堵住了李十安火炮轟出來的缺口,才暫時穩住了陣腳。

雙方你來我往,激戰了約莫一個時辰,義軍猶自攻打不下官兵營地。正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張順帶領麾下人馬終於從輝縣趕來過來。

萬餘人馬雖然都是烏合之眾,遠遠看起來卻是旗幟招展,氣勢如虹。

原來張順生怕他們半道上一鬨而散,只得將他們依照各自統領分為數部,而每部又按照統領下屬的小頭領再分為數部。

彼此之間都拉開較大的距離,以便張順的騎兵從中來往馳騁,控制隊伍。

這些人雖然都是烏合之眾,但是一旦脫離了隊伍,跑到中間騎兵馳騁的位置的時候,卻會被張順的騎兵殺死,頓時都長了心眼。

不管隊伍整齊混亂,好歹勉強維持了陣容。正如南宋辛棄疾所言:用兵之道,形與勢二。謂形?小大是也。何謂勢?虛實是也。

如今張順自知這些人馬不可接戰,卻可以示之以形,以震懾官兵。若是官兵拼死一搏,必然探出來這幫人馬的虛實,便知其勢不可為!

初時,鄧玘只道是京營王樸來援,不由大喜道:“援軍已至,諸位且隨我奮勇殺敵,一舉殲滅此僚!”

一人呼,則百人呼!頓時,如同山洪海嘯一般,嚇得義軍相顧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