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官兵都煩不勝煩,那其他義軍統領更是抱怨不斷,甚至有人直接宣告要見“舜王”。

張三百假借張順命令列事,哪敢告訴他們真相。他只得哄騙他們說:“主公新婚燕爾,又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如今正是樂不思蜀之時,我們又何必用些許小事去麻煩與他呢?”

大多數人聽完則無以言對,唯有“八大王”抱怨道:“既是如此,汝妹為何每早晚還出入於舜王大帳?有兩位美女尚嫌不足耶?”

把親口勸說妹妹馬英娘照顧主公妻妾的張三百氣個半死,卻也無話可說。

如此風言風語倒讓面皮薄的馬英娘遭不住了,只得每日命令吳媽過去,照顧一下李香、柳如是。

結果很快風言風語就變成了:“嗚呼哀哉,舜王飢渴甚矣!連老媽子都不放過!”

等到這話傳到李香、柳如是耳朵裡,簡直是又好氣又好笑。她們只好一臉愧疚的向吳媽致歉。

結果吳媽毫不在意,反倒說道:“我老了,沒什麼麵皮。只是我家姑娘尚且年少,如今名聲壞了,日後怕是不好嫁人!”

柳如是聞言眼觀鼻鼻觀心:我只是一個奴婢,我什麼都做不了主,你不要對我說!

李香等人又不傻,和馬英娘接觸幾天,一來二去熟識了起來,哪裡看不出這馬英娘對張順有意思?

不過姐妹歸姐妹,夫婿歸夫婿,誰要搶我夫婿,那就休怪我們做不成姐妹了!

李香直接介面道:“吳媽勿憂,清者自清,英娘妹子我是再清楚不過了。別的不敢說,只此一件,若是妹妹日後真個沒有找到合適的夫婿,我一定幫她說一門好親事!”

吳媽敲邊鼓失敗,只好當著聽不懂道:“如此那就多謝兩位夫人了,我家姑娘性情剛烈,以後還請兩位多擔待才是。”

李香、柳如是聞言,不由暗呼吳媽厲害。這話滴水不漏,只教她們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

好在李香是大戶人家出身,學識見識也是一等一的,連忙應道:“夫妻之道,剛柔相濟,方得圓滿。我看英娘為人剛烈,正好可以尋一文弱書生作為夫婿,才是長久之道。”

在李香和柳如是看了,不學無術的張順便是典型的武夫了,言語之中拒絕之意明顯。

而那吳媽和馬英娘因為出身底層,反倒覺得張順溫文爾雅,便是天生的讀書種子。

吳媽聽聞李香話裡話外竟然“應了”,不由頗為歡喜,便準備辭別此二人,報喜與馬英娘。

正在這時,忽聞賬外大呼不止,兵戈鎧甲齊鳴,戰馬嘶叫,腳步往來震天。

李香和柳如是哪裡見過這種陣勢,頓時相顧失色,連忙問道:“這是何事?莫非官兵打了過來!”

吳媽見她倆同意了馬英娘進門,心中高興,便連忙解釋道:“兩位夫人勿憂,咱家主公用兵,哪裡容得官兵放肆,這是咱們準備攻打官兵營地呢!兩位且備下酒水,只等為主公慶功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