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救災(求收藏推薦)(第2/3頁)
章節報錯
見楊默頗有些咄咄逼人的架勢,趙洪臉色有些不喜,但當著李秀寧的面不好發作:“正是如此,我等方才在此與李娘子商議,這一千餘多流民,若是按照楊公子所說,分出輕症重症,分別隔離救治,敢問公子,這些事誰來做?若是病種因為救治的這些人流傳到城內,又該如何呢?”
“如果府衙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這一千多流民身上,那城內的流民怎麼辦,城外的流民又該如何?”
趙知州越說臉上的正氣越多:“這些流民雖然不是本州治下,但來到太原,如同本州百姓一般,趙某身為太原父母官,若是能救,豈有不救之理?”
“本州痴活四十有二,雖無寸功,卻也經歷過幾次災荒。救災,救災,自古以來便是能救則救,哪裡有全都能救的道理?”
“不分輕重,不分緩急,糧食有限,則災民無窮,城內因為安置這三萬多災民,糧食、人力全都到了支撐不下去的地步。”
“若都像楊公子這般,這個也救,那個也救,到最後只怕全城百姓都救不得。”
說到最後,趙知州的臉色愈發的平靜,但每一句話都得到周圍人的點頭贊同。
顯然,所有人都贊同,不理會那批染病的災民,讓他們自生自滅。
在他們看來,雖然殘酷,但卻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面對災荒,不放棄每一個人,這種理念已經刻入了楊默的骨子裡。
因此當他看到周圍這些人點頭——甚至連李白和馬三寶也跟著陷入沉思時,楊默忽而才意識到一件事。
他想要做的事,不光要說服李秀寧,得到她的同意。
更是要用現代人的思維,對抗封建王朝統治者們的認知。
坐在這裡的人,即便是李白,也見慣了各種人間悲慘。
一場災荒下來,不死個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在他們看來都是不正常的。
放棄區區一千多人的性命,換取滿城的百姓,在他們看來,才是正確的處理辦法。
恍惚間,楊默有種無力感。
他想改變這一切,但不知如何下手。
見楊默錯愕,趙洪捋了捋稀疏的鬍子:“楊公子心懷災民,更是為他們編制草鞋,算得上是大仁大義了。但是於救災上,卻是不懂,也是情有可原。”
楊默心裡浮現出昨日給那些災民丈量尺寸時,見到的場景: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一雙腳因為趕路,有人磨的可見白骨。
所有人見到自己時的眼神都充滿了渴求。
甚至還有人將兒女賣給自己,只為了換一個饅頭。
更有甚者,在接米粥時,手剛抬起便倒地餓死。
這一幕幕,不斷在他的腦海中閃現。
就在趙知州再補刀的時候,楊默冷哼一聲。
“趙知州的救災之說,大義凜然,一臉堂堂,果然是理直氣壯。”
“太原三大糧倉內糧食不敢說堆積如山,卻也足夠太原百姓半年有餘。”
“城內流民雖多,但有三大營軍士與不良人維持秩序,有條不紊。下街之內,歌舞不停。深院之中,宴席依舊。”
“昨日裡趙知州不還在春陽樓中設宴款待各路糧商麼?聽說光是陪酒的姑娘就有十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