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重重有賞(第2/2頁)
章節報錯
張鳳翼這一次為劉布向皇上要官是不要錢的,劉布送給了他這麼大一份功勞,他就不好意思收錢了,否則如果是別人要要勞動他張大人的金口向皇帝要官,沒有3萬兩以上,他絕對不會開這金口。
這叫做金口一開,黃金萬兩。
張鳳翼這麼一說,就連內閣的閣臣們也十分的震驚,他說道:“劉布他們南下馳援安慶,進攻鳳陽是出於張本兵的授意?”
本兵又是兵部尚書的別稱。
張鳳翼居之不疑,他說道:“正是。”
溫體仁道:“你們兵部為什麼不知會我們內閣一聲,如果提前知會,我們就可以讓洪承疇和朱大典作出配合了,說不定可以一舉滅了流寇。”
張鳳翼你淡淡的說道:“洪承疇朱大典,傭兵數10萬都畏敵如虎,裹足不前,下官只是派出了3000人,也不知道能夠發揮什麼作用,所以還是暗中行事為好,如果大張旗鼓,說不定就讓流寇的人知道了,反失奇兵之效。”
溫體仁帶有明顯的責備他們的意思,但是張鳳翼如果是打輸了,自然是難辭其咎,只不過他現在是打贏了,立下了天大的功勞,他自然可以為所欲為的,這叫做勝利者不受指責。
如果是別的時候別的地方這樣子做,算是違規操作,說不定會被內閣問責,但是他可是為皇帝出頭,收復的是中都鳳陽,誰敢說半個不字?
皇帝只恨官軍收復的太晚,有誰提前幫他收復了,他只會滿心高興。
崇禎馬上的說道:“兵者詭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收奇兵之效,張卿的這一手深得用兵的三味,立下了大功,朕十分高興,所以加封張愛卿為太子少保,賜坐蟒袍一襲,登萊巡撫劉遠橋,籌措糧草,教子有方。敕令轉正為登萊巡撫,加蟒袍一襲,劉布生擒張獻忠立下了大功,如果收復鳳陽之事,朕封他為龍虎將軍,總兵鳳陽。”
既然立下了這麼大的功勞,如果不做出獎賞的話,會令天下臣民不服了,而且這一次皇帝是非常的高興,龍顏大門元,所以賞賜也就特別的豐厚,劉布不過年紀輕輕,居然就掛了龍虎將軍令,任鳳陽總兵,這可是一些百戰老將,資歷非常深厚的將軍,才有資格擔任的,劉布不過年紀輕輕,20來歲就擔任了此職務,前途不可限量也。
皇帝都強勢表示了,溫體仁他就不敢再追究這樣子的問題了,難道他還在皇帝面前表現出來說,你們收復皇中都鳳陽太早了,皇帝非抽他耳光,打他的嘴巴不?
就朝廷而言,劉布這一次奇兵突出,馳援安慶擊潰了張獻忠,生擒了張獻忠,振奮的朝廷的威風,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他們對此也是非常的歡迎,非常的讚美,要知道現在的朝廷,可是一天不如一天,不是這裡丟城市就是那裡丟城市,他們居然拿流寇一點辦法都沒有。
如果這一次他們沒有生擒張獻忠,而是讓他繼續的四處遊蕩,對大明朝廷的打擊那是致命的,連攻攻下鳳陽,挖掘了皇帝皇陵的人,朝廷都沒有辦法將他繩之以法,這就說明大明朝廷已經是徹底的沒落了,徹底的失去了控制能力的,只會讓天下人離心離德。
所以訓布這一次算是振奮了朝廷的權威,讓天下人知道朝廷還是有力量的,還是可以對付這些反叛。
他們這種人既然在朝廷中混,就希望朝廷能夠持續的保持威勢,如果朝廷連鎮壓流寇的能力都沒有了,他們這些去哪裡當官去?
所以對於劉布這一舉動,內閣他們的是歡迎的,如果能夠收復中都鳳陽,那就更加的高興了,所以皇帝許下了如此高的賞格,他們也都沒有反對,溫體仁對另外的幾位閣臣使了一個顏色,他們馬上就點頭同意了。
雖然說溫體仁他並不喜歡劉遠橋,他甚至懷疑他的門生林若楠就是死於劉遠橋之手,但是現在劉遠橋做出的這一手,卻是十分符合他的利益。
他是一個老牌政客,老油條他最明白一點,那就是玩政治的時候,那就是有功就必須賞,有過就必須罰,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既然劉遠橋父子立下了大功,不管他們與自己有任何的政見不同或者不對付,但是該賞的還是得賞,特別是皇帝龍年擔任作出了表態的時候,他絕對不會跟皇帝對著幹。
溫體仁他可以在掀翻了周延儒以後,穩坐大明首輔多年,自然有他的手段,民間對他的風評並不好,說他是發瘟的丞相,但是他自己可是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當朝名臣,皇帝的左右臂膀,領導文武百官,輔助皇帝成就大業,他自己也有一種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死後名的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