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京城轟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安慶之戰對於皇帝,對於朝廷來說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一件事情,這一件事情可是重振了朝廷的雄風。
從中都鳳陽被攻破以後,整個朝廷都是死氣沉沉的,京師的老百姓都少了許多笑容。
每個人都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這並不是一座城市的被攻破的問題,而是他們的祖墳所在,在這一個時代,每個人都是極其迷信的,每一個人對祖宗都是極其的尊重的,挖人祖墳,這就是勢不兩立的血海深仇。
而且任何一種風水學說都認定了了一點,那就是祖墳被挖,肯定會影響人的氣運,令人承受巨大損失和災難的。
可以這麼說,大明正處於風雨飄搖和危機重重之中。
崇禎皇帝他作為皇帝,子不曰怪力亂神,但是他私下裡還是請教了風水先生,對方告訴他,即使是被挖了,如果能夠及時搶救,說不定還可能補救,如果是時間久了,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鳳陽只是一座城市被佔領,但是對於大明朝廷的打擊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這意味著朝廷的威信蕩然無存。
連朝廷的中都鳳陽都被攻陷了,皇室的祖墳都被髮掘了,還有任何威信可言。
許多官員和老百姓他們都非常的害怕,惶惶不可終日,因為這是皇朝末世,改朝換代的徵兆。
據說連崇禎皇帝他私下派小太監去街上進行打聽,那就是聽說街上的老百姓他們都非常的震驚和害怕,連老百姓們都沒有了笑容,可以這麼講,中都鳳陽被攻陷,是對整個大明朝廷的巨大打擊。
崇禎皇帝他因為他的老哥天啟皇帝重用魏忠賢和客氏,禍亂宮闈,危害天下,當時作為信王的崇禎皇帝都深受其害,而魏忠賢最重要的爪牙就是東廠和錦衣衛,所以他對於廠衛那是深惡痛絕。
大明的廠衛,它的力量可是非常的強大,權力的非常強大,每一任錦衣衛指揮使和東廠的提督都是權傾天下的人物,甚至有人把大名叫做特務帝國。
自從崇禎皇帝掌權後,不再信任廠衛,東廠提督長期懸空,而且對他們的權利也都一再的加以限制,現任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當了十年指揮使,名義上作為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親信中的親信,居然10年沒有獲得皇帝單獨的接見,可以說完全是投閒置散了。
對於這一種局面,朝中的文武百官自然是人人稱讚,稱讚他為英明之君,不再利用廠衛殘害文武百官,但是他在對訊息的掌控和政敵的打擊方面,那是遠遠不如以前的歷代帝王了,要知道以前的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都可以牢牢的把握住大權,所有針對他的都被他整的服服帖帖,崇禎卻將朝政搞得一塌糊塗,這一點他沒有意識到。
他還認為朝中的大臣在坑他,在不配合他。
這一點他是十分的生氣的,所以他搞了一個責任制。
就是每一個官員都有他明確的責任,誰也不能甩鍋,誰也不能不幹活,能者留下,不能者就滾蛋,相信用這種辦法可以治住了這些官油子了吧,但是沒有辦法,治不了。
朝廷一向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上面有政策,他們就有足夠的對策來應付你。
結果祟禎皇帝自以為高明的責任限制,也都沒有完成限制他們。
崇禎皇帝他肯定認為自己是沒有問題的,他都累成這樣子了,才能有什麼問題,問題就是這些大臣們太狡猾了,太難搞了,人人都是貪生怕死,不肯為朝廷做出犧牲,所以朝廷才會有今天的局面。
劉布的橫空出世,簡直就像一股清流,令他喜出望外,所以他重重的有賞,朝廷對此也是非常的歡迎,對於皇帝對劉布的重賞,也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崇禎皇帝他雖然顯得很厲害,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內閣也擁有他很大的權利,皇帝下了中旨,沒有內閣的附署,它也形成不了聖旨。
崇禎皇帝他是屬於表面強大內裡弱小的那一種,但是他自己卻沉迷於這種強大中自我陶醉之中去了。
他並不知道的是他的手下大臣們都在忽悠他,都在捉弄他。
他的強大也是屬於表面的和強勢也是表面的,他對於朝廷的控制力已經遠遠不如前幾任皇帝的,甚至他的命令只在京城之中,出了京城之後這就不好說了。
崇禎皇帝的命令,如果沒有內閣的附署,離開了北京,城估計就沒人理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