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崇禎皇帝對於張鳳翼這一位兵部尚書是非常不滿意的了。

一開始選中他,也是矮個子裡面選高個的,是在沒有合適人選之下的妥協出來的產物。

一開始皇帝認為張鳳翼他是一個十分有文采,精通兵法,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的人,這樣的人應該會有所表現。

但是張鳳翼他在任期間所做的表現,卻是令崇禎皇帝非常的失望,雖然張鳳翼他身上某些特質令皇帝他非常的欣賞,但是皇帝他對於這位不斷的交失敗的成績單的兵部尚書,他也感到了厭煩。

皇帝的心裡面已經在物色新的人選了,他現在是很迫切的希望需要一個知兵的兵部尚書來為他主持兵部,負責全國的兵力調動。

兵部尚書是文職,向來是由清流人士出任,但是皇帝他看見如此不是辦法,想改變這一點,只是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他也不能輕易的說服朝中的大臣。

這一次鳳陽丟失就是最好的藉口,如果鳳陽久久未能收回,他就準備拿張鳳翼來開刀。

但是張鳳翼居然在不動聲色的之間做了這樣天大的事情,這就令崇禎皇帝喜出望外了。

崇禎皇帝一直都認為張鳳翼是一個沉默的人,沉默的男子有力量,他一定會在關鍵時候爆發出來,給大家以驚喜的。

前幾天崇禎皇帝還一直的嫌棄張鳳翼,說話有點失之穩重,過於輕浮,只會嘴上說的,不會實際幹活。

但是張鳳翼暗中幹了這一票,徹底的收住了他的心,此時聽張鳳翼指著地圖侃侃而談,大有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氣概,他也十分的高興。

這時候正式的戰報也傳到了朝廷的通政司,通政司看見是如此重大的訊息,馬上就轉內閣,內閣四大閣臣馬上前來求見皇帝,向他報告了這重大喜訊。

內閣看到了這訊息以後,第一時間就是極度的驚喜,第二他們就發現一點,那就是這一支奇兵不是內閣所部署的,好像功勞與他們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這沒有問題,只要是打勝仗了,都有他們內閣的一份功勞。

皇帝可是給了他們以極大的壓力,鳳陽問題久而未決,就得有人滾出內閣,溫體仁他的內閣首軲之位估計也會丟失,現在有人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是誰,總算是穩住了大局,即使是不是出於他問題的門下,這種人也是朝廷的幹臣,晚保留住了朝廷的顏面。

這樣的情況令他們喜出望外,馬上的就向皇帝報喜,誰知道他們向皇帝報喜的時候,皇帝只是淡淡的說道:“朕知道了。”

皇帝居然提前知道了,這就令四大閣老他顯得有些震驚,皇帝難道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別的資訊渠道嗎?

當他們看見張鳳翼時就差不多明白了,應該是張鳳翼提前收到了訊息。

溫體仁等連忙上前啟奏,大拍皇帝的馬屁,稱頌他領導有方。

崇禎冷冷的說道:“這與朕有什麼關係?全靠張愛卿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才有了今天的勝利,傳朕旨意,命令朱大典,洪承疇他們馬上率兵進逼鳳陽,限七天之內攻下鳳陽,否則軍法從事。”

如果沒有劉布他們這樣的樣板,這樣的命令是令他們非常為難的,是不近人情的,但是設想人家劉布3000多軍隊就可以擊潰了張獻忠的大軍,生擒了張獻忠,還趕去收復鳳陽,而洪承疇、朱大典他們擁兵數十萬卻是住畏敵如虎,裹足不前,這是典型的貪生怕死。”

以前他有1000種解釋,1萬種解釋,但是現在一種都沒有,人家幾千人都可以幹出這樣的大事來,你數十萬人難道都是豬嗎?都是吃乾飯的嗎?

就連皇帝下了這樣的聖旨以後,連內閣也都不敢反對,如果以前他們也會找一些理由來說一下情況的,但是人家劉布才幾千人,就敢去進攻鳳陽,這種勇氣可不是洪承疇、朱大典他們所能擁有的,難怪皇帝如此生氣。

這時候張鳳翼他適時的進言,他說道:“這一次劉布的登州兵,他們生擒了張獻忠,他們可是立下了大功,不知道皇上有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