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崇禎皇帝他現在是沒有意識到這點,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還還自我陶醉一切盡在自己掌控之中。

而以內閣首輔溫體仁為首的這一幫朝廷大臣,他們是透過對皇帝的忽悠掌握了權力。

他們表面上對皇帝唯唯諾諾,唯命是從,事實上他們也是透過種種的高明手段,把崇禎皇帝牽著鼻子走。

崇禎皇帝他也都沒有明白這一點,還為自己現在勤政愛民,掌控空前有力而沾沾自喜。

不過這一次皇帝重賞劉布,那是迅速的獲得了透過,因為他是與朝廷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某些方面皇帝和朝廷的利益還是一致的,如果沒有了皇帝,就沒有了朝廷,文武百官也都沒有了落腳的地方,這就意味著他們跟流寇是共同的敵人。

劉布剷除了他們共同的敵人,這是贏得了皇帝和朝廷的一致讚賞。

同時朝廷對於洪承疇,朱大典這些人也是非常的不滿的,這些人傭兵數10萬,卻駐紮在徐州以北,每天只知道要兵要響,說什麼也不敢去跟流寇拼命。

不過以前他有很多理由,但是劉布才幾千人馬就敢去襲擊流寇,擊潰了他們的大軍,生擒了流寇首領,在這樣耀眼的成績之下,洪承疇和朱大典他們即使是有一萬個理由,也變得非常的虛弱,非常的無力了,這也是朝廷惱火的原因。

難道說這一切是因為劉布太難幹了,而洪承疇和朱大典他們太垃圾了,太不能幹了嗎?這一點相信洪承疇和朱大典他們絕對不會承認,所以朝廷馬上下達了措詞嚴厲的聖旨,命令他們馬上的出發,與劉布部隊南北對攻,把流寇剿滅在鳳陽地區。

流寇經過數10年的作亂,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如果不將他們剿滅,必定會禍亂朝廷,甚至是令江山變色,如果這一次能把他們殲滅在鳳鳳陽地區,即使是丟失了中都地區,令皇陵受損這樣慘重的代價還是值得的。

如果讓流寇溜走了,估計代價就不值得了,朝廷依舊是損失慘重,非常悲慘的。

崇禎皇帝為了振奮民心士氣,所以馬上頒下了旨意,命令朝廷釋出緊急的塘報,在天黑下值之前,就把訊息傳了出去。

朝廷公佈命令,主要是透過塘報和邸報的形式,向百姓宣傳朝廷的政策

京師的百姓與朝廷還是保持一致的,京師的老百姓,因為這裡是京師,天子腳下,皇帝之城,所以他們也都一直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一直都是外地人,都是鄉下人。

因為皇帝在此,朝廷在此,他們這些皇城百姓也都高人一等,但是隨著流寇逐步作亂的擴大,援助中都鳳陽都被攻陷了,這是讓朝廷非常丟臉的時刻,非常失威的時刻,這也令京城的老百姓們都覺得丟臉和惶恐不安。

作為京師的老百姓,他們的政治敏感性是最為強烈的,京師的老百姓在茶餘飯後最喜歡的就是品評天下大事。

這一次流寇攻陷中都鳳陽,絕對是轟動天下的,但是也是震驚整個大明老百姓,震驚大明京城老百姓的大事。

在老百姓的眼中,祖墳被刨了那都是天大的事情,更不用說是皇室的祖墳被刨,那就是更加了不得的事情,民間如果是祖墳被刨,輕則破家,重則家破人亡。

每當想起大明有可能江山變色,家破人亡,京城的老百姓就為之震惶恐不安,要知道如果是江山變色,最慘的也都是京城的老百姓。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聽說中都鳳陽被攻陷了以後,皇帝的皇陵被髮掘,不單止京城的老百姓也為之傷心不已,害怕不已,許多人還主動的跑到廟裡去求救,去祈求佛爺保佑朝廷。

當朝廷公佈了他們成功的張獻忠的大軍,生擒了張獻忠,整個京城的老百姓為之歡欣鼓舞,許多人敲鑼打鼓,放鞭炮來慶祝。

崇禎皇帝他不信任東廠,也都不信任錦衣衛,從來不會任命他們去做事,所以他自己只好另外想出一套打聽訊息的辦法,那就是隨機的派出一些小太監去街上進行打聽訊息,在他有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他認為他接近百姓,聽取民間聲音的一種方法。

崇禎皇帝他十分精明,他害怕看見因此掌權,所以他從來都不會派這些太監做第二次,這也就杜絕了他們掌權的可能性,當他聽到小太監回報說,京城的老百姓像過年一般的高興,皇帝他也感覺到非常欣慰,他高興地說道:“劉布劉慶之果然是朕的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