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劉布他還是留有後手的,否則光靠他們一味槓桿的交易,這也不算是一個辦法,遲早有一天會崩盤的。

劉布他現在在重點抓的就是軍隊,他希望在明年春天之前,他們就可以將劉家軍擴充套件到四千人,這四千人之中有二千名就是他們的戰兵、有有五百騎兵,、一千名弓箭手、五百兵火槍手,炮兵若干,這樣他們就有四千多人,具備著一定的打擊能力的。

不過他這四千多人放在膠東這裡,放在大明算是非常不錯了,但是如果是對上建奴還是不夠看的。

建奴他們有八旗,據說現在還在籌建漢軍八旗,他們建奴八旗之中任何的一旗都比劉家軍要強大,這個強大暫時理解為人數多和訓練有素。

所以說他們只有幾千軍隊也只是勉強的,可跟敵人一戰而已,優勢還是不是很大的,但是他們把軍隊擴充套件到這一個地步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除非得到額外的資金補充,否則他們也無以為繼的。

現在對他們來說最為困難的還是賑災。

隨著天氣的變冷,流民越來越多,幸虧他們在浮山那裡透過海運,運來了大量的糧食,他們把這些糧食運送往各地去,萊州府兩州五縣開始全面的賑災,以前是劉家在賑災,現在是以官府的形式來賑災了,所以說他們也可以動員到官府這方面的力量,大大的減輕了他們的壓力。

現在通往浮山的道路那是絡繹不絕,日夜都有大車趕往這裡,把糧食運送去各地進行救災。

現在是冬天,他們賑災就陷入更大的困境,如果是在夏天或者秋天的話,他們只要管一頓吃的就可以讓這些人活下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天冷,你不僅得管吃的,還得管穿的和住的。

幸虧劉布他們一直就有先見之明,儲存了大量的布匹、生絲、棉花,現在讓各地都在組建他們的被服廠,日夜不停的趕製衣服,他們不單止發放糧食,還給這些流民們發衣服,安排住處。

他們在營建大量住處的同時,也準備了大量的木材和木炭用於取暖。

這些流民,他們在家鄉已經是活不下去了,才放棄了祖業,離開家鄉去流浪去乞討,這是一條不歸路,死路,十有八九死於異鄉,倒於郊野,成為餓孚,屍骨露於白日,任由風吹日曬,鼠蟲咬噬,死亦作異鬼,不得返鄉,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選擇做流民。

而且去到了哪裡都是被人驅趕,都是受人討厭和嫌棄的物件,無數的人倒在野外,一睡不醒,只有來到了萊州這裡附近,才得到了官府熱情的招待,他們不僅管吃還管住,還每人都發放了衣物,安排住處,安排工作,算是有了落腳的地方,這簡直就是亂世天堂。

現在對於他們劉家來說,最大的困難是這個比喻,他們現在就相當於招人,他們得先管了幾個月的吃住以後,這些人才能為他幹活,所以說前期的投入非常的大,如果不是劉家這麼資本雄厚的,別人還真做不來。

而且在劉家的帶頭之下,官府全力的救災,這些大家族們看見官府們都開始投入了,地方上的大家族也都紛紛的跟進,相繼的開始了賑災,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就令這裡的賑災局面得到大大的好轉,基本上杜絕了餓死人的現象。

但是附近的青州和登州就只能用哀鴻遍野來形容。

比如說巡撫駐地登州。他們是吳橋兵變最慘烈的地方,吳橋兵變可是折騰了三年登州,可是讓叛軍駐紮了三年之久,當地的大家族們基本是讓叛軍滅了個絕,不存在說什麼大家族和豪強了,而且地方的基層建設也都是徹底的被摧毀和完蛋了,連官府都是新來的,根本就沒有政績災民的能力。

而對於他們來說更大的壓力還是每天都有遼民渡海而來,這些遼民,他們的家鄉基本上已經被建奴給佔領了,他們也都成為了建奴的包衣、奴才,在他們的田園、莊園裡面幹活,受著非人的折磨,許多人都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抱著獨木舟、坐著船就乘船出海來投奔大明,對於這些投奔大明的遼民,朝廷說什麼也是不能拋棄,不能往外趕。

巡撫陳應元令他最為頭痛的就是安撫這些流民,這可是要拿出大量的錢糧來,儘管他已經硬著頭皮向朝廷要了許多的錢糧,但是要安撫這麼多人,都是杯水車薪。

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就把這些流民全部的往萊州方向分配,以前是官府引導的,現在直接就是讓他們把災民往膠州、往平度州方向疏導。

這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誰叫他這位巡撫大人手中無兵又無糧,這只是他唯一的方法了,畢竟萊州也是他的治下,他有權動用一切的資源用於救助災民,雖然令萊州的壓力大增,但是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