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顛倒黑白(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承疇說道:”另有隱情,你且說說,這事還能有什麼隱情可言?”
吳修文說道:“揚州知府高望大人,近期正在審問一單公案,就是紛擾了江南多年的蜉銀子事件,經過高大人多年的明察暗訪,已經把此事查的差不多,準備將所有的證據,公諸於眾,使天下人都知道。”
對此洪承疇也都沒有什麼好期望的,他就知道對方放不出什麼好屁。
吳修文善於觀言察色,看見對方不為所動,他只好繼續的說了,他說道:“經過高大人多年的調查,又對範若水等人的多方拷問,終於查明瞭真相,這便是朱大典,他勾結了範若水,共同的佈下了這個局,目的就是要坑江南富豪的財富。”
這樣的結果,可是洪承疇感興趣,把鍋往朱大典那裡甩,其實這件事他就知道是華夏軍乾的,他並不在乎華夏軍把鍋甩給誰,只要不甩到自己身上,萬事就好說,這才顯得十分動容、緊張的說道:“這說不通啊!朱大典他沒有這麼多銀子,那麼多的銀子,並不是他能藏得起來的。”
吳修文說道:“也只有堂堂的鳳陽巡撫朱大典,再勾結地頭蛇範若水等人,才能夠佈下這樣一個局,銀子是被他們運走了,他們原本是把銀子運往一個海島,秘密藏起來,等風聲過了以後,才拿出來使用,誰知道運銀的船隊在海上遇到了風浪,在泰州海域附近沉沒了,所以他也都撈不到什麼好處,事後只能夠極力的掩飾,推卸責任,寧死也不敢承認,他可是處死了所有參與運銀的官兵,但是還是些人逃了出來,這些人揭發了朱大典的暴行,這才令這件事情公諸於眾。”
洪承疇沉吟說道:“此事還是有些證據不足,說服力不足。”
吳修文道:“什麼叫做證據不足呢?有人證物證在此,而且高知府還派人去打撈,還撈出了一些銀子,雖然不多,但是已經被許多江南的富豪證明,這就是他們交納去蜉銀子的本金,獨家記號,假不了,這足以可以證明,這事是他的所為,當地還有一首歌謠來著:石龜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下揚州府。”
洪承疇說道:“此話怎講?”
吳修文他說道:“這就是當初朱大典運銀官兵留下來的一個詩,據說他們的船在石龜島和石古島之間某處地方遇到風浪,全部都沉沒,海上沒有辦法定位,他們只能夠記下這大概的位置,這些人在風浪之下勉強的逃了回來,後來又被朱大典滅口,死的死,逃的逃,還有漏網之魚被官府逮到,只是要找到這筆銀子也都挺難。”
洪承疇明知故問,他說道:“這般說來,這件事是真的吧?”
吳修文反問的說道:“洪大帥以為呢?證據確鑿啊!”
洪承疇說道:“此事必須是真的。”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就可以洗去他的嫌疑,他就不是破壞白雲真人蜉銀子的壞人,而是揭破壞人奸謀的英雄,江南富豪,不會痛恨他了,他就不會成為天下人痛恨的頭號犯人,也就意味著他他跟劉家的之間的仇恨,是可以化解的了。
吳修文說道:“當然是真的,這件事,揚州知府很快就會進行公審,就可以還洪大帥一個清白了。”
洪承疇也都明白一點,如果他答應跟對方合作,投降於對方的,揚州知府高望就會對這件事進行公審,將真相大白於天下,把自己摘出去,如果他不肯投降的話,對方就不會這麼幹,他依舊還是那一個令全江南恨之入骨,千夫所指的奸臣。
到了這一步,洪承疇已經不在乎真相是什麼樣,也不在乎誰才是元兇,誰拿了銀子,他只在乎的就是能不能把自己摘出去,自己摘出去了,朱大典身負一身罵名,這又如何?反正朱大典都已經死了,家裡面的人也都死了七七八八了,根本就不會在乎有人去找他們的麻煩,既然是如此,由他來背這個鍋,豈不是好?難道一直讓自己背不成?
洪承疇知道,這是對方招降於自己的條件,他就相信一點,這個鍋摘出去了,他跟劉家之間,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深仇大恨。
對方肯為他這麼幹,洗清這黑鍋,自然也是欣賞他的能力和威望,希望他們為國家效力,也就是意味著他在華夏軍這裡,也能夠混得非常不錯,至少可以進退自如。
如果他敢阻止這一次招降,壞了華夏軍的好事,估計這一切就不同了,如果他頑抗的話,自然就不會有揚州知府高望公審蜉銀子一案的事情了,對方還是會繼續讓他揹著這一個黑鍋,直到他身敗名裂,死而後已。
對此,洪承疇故作十分感激,說道:“多謝華夏軍劉大帥為某洗去冤屈,否則某死,也都是千古罪人,萬世不得翻身。”
背上了這罪名以後,確實是令他寸步難行,沉重之極,也是他對華夏軍恨之入骨的原因,但是對方向他示好,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翻身的機會,他沒有理由拒絕,馬上就同意了。
吳修文意味深長說道:“跟著華夏軍混,就可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