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大營招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位將領,他雖然咄咄逼人,十分的無禮,卻問出了大家的心聲,其他的將領都紛紛點頭。
這樣的問題他們也都想問。
到了這一個地步,這些將領和軍官們,他們考慮的不是忠義的事情,是考慮自己活命的事情,還有自己家人的事情。
如果現在還在跟華夏軍廝殺,打贏了他們都混不了什麼好下場,如果降了對方,則是踏上了一條不錯的道路,至少可以活命,可以填飽肚子。
要知道他們南下山東以後,可是以華夏軍為戰,做下了許多得罪華夏軍的事情,對方如果要追究,他們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自古以來,投降了以後被對方所清算,所追究的,也不在少數,他們就擔心,華夏軍現在有求於他們,自然是萬事好說,什麼條件都答應,但是等他們放下武器,沒有了反抗的實力以後,這就得是死路一條了,他們就該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這樣子的情形,不是他們多慮,而是真的會有。
靜雲公手持著使節,大聲的說道:“沒看見本座手中持的是使節?代表的就是華夏帝國監國王陛下劉遠橋,本座所說之話,就有如監國王殿下所說之話,我王靜云為官三十年,可曾說有說過半句假話,我華夏軍縱橫天下多年,曾有無故殺俘之舉?”
這一句話,擲地有聲,倒是給對方以不小的信心,大家聽到對方這般保證,也都點了點頭,別的不說,華夏軍在許多方面,名聲還是相當不錯的,他們不克扣軍餉,不欺壓百姓,不濫殺無辜。
但是這位軍官還是不死心,他說道:“爾等雖然是不會無故的殺俘,但是我等可是跟華夏軍作戰多年,雙方也都結下了血仇,這該如何是好?”
靜雲公大聲的說道:“監國王殿下在本座出發之前,做下了保證,這便是大赧天下,既往不咎,以前兩軍對戰,各為其主,用盡手段取得勝利,也都不是什麼奇怪之事,但是爾等加入我華夏軍之後,必須守華夏軍軍規和條例,不得濫殺無辜,不得傷害百姓,否則,本座認得你,軍規認不得你。”
這些將領們,都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自然不會被對方一兩句話輕易就打發了,他們接著又問:“我們如果去了華夏軍,會有什麼待遇?”
靜雲公大聲的說道:“你等加入華夏軍,想要功名有功名,想要富貴有富貴,應有盡有,我華夏軍今天,滿懷誠意而來,為的是化干戈為玉帛,希望少死一些人,為中土大地多儲存一番元氣,諸位如果心中有所疑慮,不妨盡情提出,老夫一一回答。”
既然靜雲公都這般說了,其他的人也都沒有客氣,紛紛地,爭先恐後向他提出的疑問。
楊嗣昌和洪承疇看著靜雲公在這裡一一的作答,他們的心中十分悲涼,作為大明的統帥,他們自然是心向明軍的,如果他們不忠心,也不會獲得今天的地位,但是大明的朝廷是腐爛到了極點,爛泥扶不上壁,咱們有心扶持,卻無力迴天。
別看他們手上掌控著幾十萬軍隊,但是他們都明白一點,這一支大軍,現在算是失控了。
如果沒有劉布攻陷天津衛,他們二位還能忽悠這些軍隊,繼續的賣命,但是當這些士兵都知道他們身陷絕境以後,所有的人都不幹了,他們就知道一點,這場仗無論怎麼打,都是白打,他們這次輸定了。
而且對方也都信心十足,不是來勸他們投降,是跟他們談條件的,因為對方也都知道,他們這些人,除了投降,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他們如死戰到底?他們一定會全軍覆沒的,這些士兵他們都知道一點,即使他們為朝廷死戰到底,全軍覆沒,全部都死光了,除了得到一個虛名,不會得到別的東西,今日的朝廷,就連他們的燒埋銀和撫卹金都拿不出,死了就是白死了。
本來當兵就是吃糧,有奶便是娘,不發糧沒有響了,誰會為你賣命?所以這些士兵,根本就沒有什麼猶豫,在對方搖出了橄欖枝,向他們提出招降以後,馬上就決定改頭換面,準備跟華夏軍混了。
楊嗣昌看到這樣的場面,他是唏噓不已,想不到大明居然是崩壞到如此的地步,這是根子上爛了,枝葉再繁盛,也都無力迴天,他也都相信一點,我等死戰不降,只怕這些憤怒計程車兵,就會衝進他的大營,亂刀將他砍死,拿他的人頭,去華夏軍那裡邀功請賞。
現在這一支朝廷的大軍,雖然還打著朝廷大軍的旗號,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們已經不效忠於朝廷,已經不為朱家天子效力,而是到了一個,誰給他們錢糧,就為誰賣命的地步。
忠義不能讓他們吃飽飯,更不能讓他們的妻兒吃飽,談這有什麼用?
我等為朝廷戰死,棄屍荒野,妻兒餓死家中或為權貴凌辱,這又有們意義。
現在華夏軍,給他們錢糧,讓他們活命,這些人有何理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