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悔之莫及(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軍打出了自信,打出了威風,可就是把李朝的君臣,給打懵了打傻了。
中土皇朝發威了以後,他們才知道,對方是這麼牛逼的。
他們敢跟中土王朝對著幹,那是他們跟明朝的軍隊合作過,知道明朝的軍隊,也就是這水平,也就認為中土的軍隊,大多數就這樣的水平,就算是跟他們鬧翻了,幹幾架,也都不用怕。
誰知道,這一個滅掉了大明朝的華夏帝國,會這麼的牛逼,這麼的強勢,這麼的能打,無負帝國之名。
這一刻,李綜大王他是後悔的要死,差點想撞牆,所以他也都沒有什麼好猶豫的,馬上再次派出了使者,表示願意把世子交出去作為人質,向華夏帝國俯首稱臣,並且作出賠償。
當然他是死不肯認知認罪的。
雖然華夏帝國指出,這是他在幕後操縱和指使,這也是他們出兵主旨,主要就是抓拿李倧問罪。
但是這一點他是不會認罪的,在他的眼裡,所有的罪過,都是臣子們的罪過,都是手下們乾的,他作為大王,是不知情,是被別人隱瞞的,除了他不能交出去以外,對方就無論是要誰,都可以交出來。
為了平息華夏帝國的怒火,他願意交出任何一個人,就是他的兒子都願意交出去。
這一次華夏帝國他們的答覆很快。
不過依舊還是拒絕他的解釋,華夏帝國方面認為,這件事情就是李宗大王在背後操縱的,他必須接受審判,必須受到懲罰。
到了這一步,李倧徹底的死心,知道對方不是為了使者報仇而來,而是衝著他的李氏朝鮮而來,是為了滅亡他朝鮮而來。
此刻李倧淚流滿面,痛心疾首地說道:“華夏帝國之我之心不死,諸公當上下一心,才可以擊退強敵。”
如果是以前,這些大臣們還會有所懷疑,認為華夏軍出兵的原因,現在已經不再懷疑了,那就是為了滅亡他們而來,這就激起了他們同仇敵愾之心。
如果是以前,這些人都在認為,只要把一些人交出去,俯首稱臣,賠一些財物,華夏軍自然就會退去,因為他們是控制不了這地方,掌管不了這地方的。
但是現在,對方居然不依不饒,要他們交出李倧大王才肯退兵,這就讓他們意識到,對方的目的非常的不純。
所以大臣們紛紛表示,願意跟李宗倧大王共赴國難,共同進退。
李倧大王看見朝中的意見一致,心裡面感到欣慰,他就問道:“諸公有何退敵之策,儘管說來,若成不惜列土封候。”
別看大臣們表忠心的時候,個個都非常的大聲,非常的踴躍,但是要他們拿出實際的策略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拿得出來。
因為他們都知道,現在華夏帝國數十萬大軍壓境,為的就是滅亡他們而來,要擊退敵人,可不容易。
在經過短暫的沉默以後,終於有人提議,向後金國求救,向日本幕府將軍求救。
這一位大臣他的腦袋還是相當的清楚的,他知道唇寒齒亡的道理,李朝如果被拿下了,這就意味著華夏帝國的候鋒直指日本,背後則是夾擊後金國,他們不可能熟視無睹。
李朝跟後金國是敵對的,在以前,一直稱對方為建奴,稱對方為胡虜,就連對當年入侵他們的戰役,都叫做丙子虜亂,到了此刻,他們有求於建奴,終於稱對方為後金國,準備派出使者,向對方求援。
這位大臣的提議,獲得了所有大臣贊同,這幾乎是他們唯一獲得援兵的方式,如是以前,他們可以向中土大明求援。
但是現在,大明都已經玩完了,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主子,沒有人會保護他們了,他們名義上的主子後金國,壓根就保不了他們,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又向日本人求助。
這兩個以前都是他們的敵人,還打了一個你死我活,但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為了獲得救兵,他們是別無選擇,只能向他們求救了。
朝鮮君臣在定下了這兩條以後,也都發下了詔書,向全天下,八道的官員和軍民,命令他們入京勤王救駕,抵抗外敵。
做完這些動作了以後,朝鮮君臣也都沒有別的猶豫,因為他們的細軟和財務收拾的差不多了,馬上就往平壤方向跑過去。
他們可是知道,如果等華夏軍從容的收拾了覺華島和南漢山城以後,就會向這裡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