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也都毫無例外,朝中一片譁然,然後就是紛紛喊打之聲,高麗人都做到了這份上,他們是忍無可忍矣。

既然民意、輿論也都在支援,那他們就更肆無忌憚了,劉遠橋正式下令,對李氏朝鮮宣戰,並且開始組建徵東軍。

劉遠橋父子經過了商量,他們向鄭芝豹作出了指示,這便是這一場戰爭,他們希望是抗日持久,此戰以後,李氏朝鮮的軍隊,應該被殲滅,其國內主要的支持者,也都會被剷除,華夏帝國將會在朝鮮成立朝鮮布政使司,說白了,他們就是想把朝鮮變成他們一個省。

劉遠橋這般一說,鄭芝豹馬上就明白了。

作為海軍部的統帥,鄭芝豹十分高興皇帝陛下有這一種海洋思維,如果是大明以前的皇帝,目光只放在陸地之上,看見他們海軍規模這麼龐大,只怕要想辦法裁軍了,因為朝廷沒這麼多的銀子,養這麼多的龐大的艦隊。

要知道海軍所花費的軍費,居然比陸軍還多,朝中許多大臣,已經意見不小了,提出了各種批評和意見。

但是這些意見提上去了以後,劉氏父子沒有如他們所願的取締了海軍,反而決定把海軍升格為皇家海軍,海軍將會由皇族直接領導,而且他的軍費也改走內帑,不走國庫帳。

這就意味著海軍的地位,將會在很多方面高於陸軍,稱既然是皇家海軍,這便是天子親兵,有點像上二十六衛。

對此,海軍的將士們都是感激不已,自豪不已,他們就認為這是閩親王爭取的結果,閩親王在海軍之中的地位,本來就相當的高。

皇帝陛下拜把子的兄弟,早在立國之前,他們就已經有了過命的交情,起兵以後,劉遠橋還只是監國王,而他已經被封為閩親王,一字親王,更重要的還是太子殿下的岳父,這崇高的地位,讓他在海軍和華夏帝國之中的地位都相當的高,估計只有這種地位,才為他們爭取來了皇家海軍的待遇。

中原皇朝是農耕皇朝,也都習慣了以陸軍為主,海軍只是陸軍的附屬,處處低人一頭,就連這些海軍的官兵,也都難以改變這種想法。

但是現在華夏帝國把它們提拔起,跟陸軍平起平坐,某些方面還高上一頭,這令許多人都十分的振奮,他們摩拳擦掌,就準備大幹一場。

雖然昨晚他們已經達成了決議,但是還是得透過白天的內閣擴大會議,才透過了正式的任命,他們正式的任命鄭芝豹為徵東軍總司令,負責統領水陸大軍,遠征高麗。

在陸軍方面,他們暫時決定組建五萬的徵東軍團,從陸地上對朝鮮進攻

畢竟他們的海軍,即使軍艦再龐大,實力再強大,但是再牛逼的軍艦,也上不了岸,他們的大炮射程,也就是五公里左右。

超出了大炮射程之外,海軍就牛逼不起來了,只能乾瞪眼了,這也是他們一直強不起來的原因。

儘管有海軍陸戰隊,但是在對一個國家的攻略之中,不出動大軍,是拿不下來的,想當年,李世民為了征服高句麗,可是傾了全國之力。

別的不說,就是幾十年前,日本猛人豐臣秀吉,吞併朝鮮的時候,也都動員了二三十萬的大軍。

華夏軍只是出動了海軍,還有五萬軍隊,這已經算少了,這只是第一期的投入,按照他們的估計,最終往朝鮮方向,投入了將不會低於二十萬大軍,所以才需要鄭芝豹,這樣一位國家重臣在此坐鎮,這才能夠震懾屑小,令其他的人都臣服。

鄭芝豹加入華夏軍的時間極早,差不多稱得上是元老級的大佬,也都是華夏軍四大統帥之一。

在劉布、鄭紫寧先後入住宮中,而劉忠勇則坐鎮統帥部,掌管全國的軍隊,他就是唯一一個可以外出去征戰的統帥級人物了。

為了這一次東征,劉遠橋可是公開的頒下了旨意,在太廟之前,登壇拜將,制遣大將出徵,這可是非常正式的流程。

李氏朝鮮上上下下的這些作為,完全的激怒了劉遠橋,華夏帝國發下了誓言,無論如何,也要將之剷除,擒拿問罪。

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即使是以前的大明朝,朝鮮不服的時候,就打到他服為止,像這樣的附屬國,如果不聽話的話,很容易就會為禍一方,朱元璋把朝鮮許為不徵之國,也就是為了穩定他,安撫於他。

劉遠橋他們是許下的同等的條件,在未來的幾年內,李氏朝鮮如果願意做華夏帝國的屬國,華夏帝國還是願意跟他保持這種關係。

很有可能朝鮮方面也都看出了華夏帝國的盤算,所以就藉著忠於大明這一個藉口,果斷出手了,雖然出手非常的狠,非常的絕,但是卻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

劉遠橋可不管你道德不道德,敢反我的,就得打,這叫順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