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傳統的思維裡面,水師只是陸軍部隊的下屬,負責為他們打打下手的,幾乎所有的水師都掛靠到陸師之下,處處都矮人一等。

但是華夏帝國有所不同,並不是他們對於海洋有多麼深刻的認識,而是他們在組建的過程中,水師就發揮了超強的作用。

劉家能一開始就具備有問鼎天下的實力,跟鄭家的加盟有很大的關係,在鄭家加盟以後,他們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這讓許多人膽敢提著腦袋跟他們乾造反,至不濟,可往海里逃。

無論是他們千里南下揚州,突擊南京,還是迅速北上,突擊天津衛,水師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特別是在橫掃江南的過程中,水師出動了軍艦,快速的為他們運送物資,運送兵力,提供火力支援。

在對付建奴的過程中,他們的水師,也可以在遼南沿海,任何一處登陸,打得建奴,防不勝防,而且因為他們的水師,擁有強大的火力,所到之處,就是他們的勢力範圍,就讓他們的實力開始攀升。

更加上水師的領導人鄭芝豹、鄭紫寧,又是他們的頂尖人物,這就大大的提高了水師的地位,當然這也與劉布父子的佈局有關。

像以前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打下了天下,他就心滿意足了,沒有向海外擴張,向其他地方染指的打算。

但是劉氏父子想法則是不一樣,他們不會讓他們龐大的軍團,在自己的海岸線邊上,就停止了腳步,在海岸線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地盤。

比如說,他們就知道海外有日本,在遙遠的大海另外一邊,還有一個更大的大陸,西班牙帝國已經在那裡殖民,並且運回數量驚人的金銀。

正因為如此,劉遠橋大力的發展水師,抬高他的地位,海軍部與國防部是同級的,海軍部統帥只是向皇帝負責而已,並不需要向統帥部或者是內閣負責。

甚至劉布父子一直就在籌劃,把他們的水師命名為華夏帝國皇家水師,這是意味著海軍由皇帝或皇室直接統領,這大大的提高了他們的地位,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為天子親軍,為御林軍、羽林衛。

在鄭芝豹主動請纓以後,他們馬上開始研究,由鄭芝豹統帥大軍,去攻打朝鮮的可能性。

經過他們的探討,他們一致認可了這決定,由閩親王負責從海上攻擊,在陸上組建徵東軍,海陸並進,拿下朝鮮。

大明朝對付朝鮮,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山高路遠,後勤問題將會極其的困難。

萬里調兵,後勤的供應會令他們崩潰。

這就是建奴攻打朝鮮,一打就打了下來,而大明打朝鮮,卻有點難的原因。

這是因為大明打朝鮮,萬里調兵,後勤十分困難,而建奴打朝鮮,只是跨過了鴨綠,直接就向他們用兵,十分的方便。

攻打這些地方,後勤供應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但是華夏軍擁有強大的水師,這裡剛剛好又是他們的水師勢力輻射範圍,這就大大的減輕了他們後勤方面的壓力,可以迅速的把物資運往各處。

比如說傳統的攻打朝鮮,必須跨過了鴨綠江,一路打過去,才能打下平壤。

而他們現在出手的話,強大水師護航之下,可以繞過這些外圍城市,直接的就進攻漢江口的平壤。

本來戶部和其他的各部都對於攻打朝鮮,還存在著一定的疑慮,這是因為後勤方面的問題,他們將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但是如果由水師來主導,由他們運送物資,這就大大的減輕了陸地上的壓力。

經過他們的一致決定,正式任命閩親王鄭芝豹為徵東軍總司令,負責統領海軍艦隊,還有五萬軍隊攻打李氏朝鮮。

本來華夏軍現在用兵,也用到了極限,但是他們仍舊可以從各支部隊那裡,調遣來一些軍隊,組成徵東軍,負責從陸地上攻略朝鮮。

既然朝鮮敢膽大妄為,冒犯天威,他們自然就要還以顏色。

他們這一幫人,效率極高,就在天亮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決定,已經決決定攻打朝鮮,決定好了調遣哪些部隊加入東征軍。

天亮的時候,劉遠橋正式召開延議,也稱之為內閣擴大會議,朝中五品官以上的,都參與了,劉遠橋正式的向大臣們通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