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斷然出手(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帝國跟朱明完全不同的一點,那便是說幹便幹,而且他們的執行能力和行動能力極強,這邊才決定對李氏朝鮮用兵,那邊就已經任命大將,準備出征。
至於所謂的廟算,對不起,這是軍事秘密,沒有對外公佈。
這也是華夏帝國的傳統,他們可是不會學大明,對一個地方用兵,還得朝廷在朝廷之上,公開討論該怎麼打。
這些可是十分重要的軍事情報,如果讓對手知道了以後,加以利用,很容易會給軍隊造成致命的打擊。
以前的大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還得意洋洋的這麼幹,稱之為廟算,直到他們吃虧吃到極多,多到自己頭破血流的地步,才知道這樣後果的慘重,但是為時已晚。
而華夏帝國在一開始就把這列為軍事秘密,沒有對外公佈。
但劉遠橋很快頒下了聖旨,公告天下,將會對李氏朝鮮用兵,僅公佈誰為統軍大帥,但調哪支部隊去,兵力多少,卻沒有公開出來。
但口水仗必須打,所以又下了討伐李氏朝鮮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有陰陽交泰,地有四季轉換,天人交感,五德輪迴。朱明得火德而興,歷十六帝二百六十載,今亦運盡。我華夏劉氏,光武帝裔,漢之正統,得水德興於齊魯之濱。眼見朱明運盡,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為解天下蒼生倒懸,揭杆而起。王師所至,天下鄉紳,東西豪傑,望風景從;朱明舊地,南北府縣,傳檄而定。歷時三載,先平中土之亂,再絕外虜之脅,使耕者有其田,居之有其屋,鰥寡孤獨,老有所養,幼有所依,實天命所歸也。李氏朝鮮,逆將之後,以謀篡而自立,屢行悖逆之事,我天朝上國,以仁義為先,大局為輔,屢次忍讓,始有半島太平之局。豈知李氏朝鮮,競公然殺我使節,此實華夏千古未有之恥,縱有佛之胸懷亦不能忍,今制遣大將,司令十萬水陸健兒東征半島,誅叛逆,殺亂黨,凡我王師所至,棄械歸降者不殺,頑冥不靈,抗拒王師者,雖逃至天邊亦不相饒!皇天在上,后土在前,佑我王師,奮勇揚威,翦平敵酋,凱旋而歸。欽此!”
鄭芝豹接下了聖旨,正式由海軍統帥,兼任徵東軍司令,開始接管陸軍的軍權。
不過對於這一點,鄭芝豹顯得有些沒底,他的一生之中,大半都是在大海度過,對於打海戰,是十分精通,十分了解的,至於陸地上的勾當,卻是不太熟悉的,以至於他不得不求教育他的女婿劉布。
劉布稱得上是陸地上的蛟龍,從兵出萊州以後,一直就一發不可收拾,百戰百勝,人稱小戰神劉慶之,當時的民間野外已經有言:南朝有白袍陳慶之,華夏則有金袍劉慶之。
劉布也都明白他岳父大人的憂慮,這才是一個合格統帥,應該具備的潛質,他自己也都明白這點,每逢涉及到海軍的事情,他都會向他的兩位夫人請教或者是讓海軍部的參謀協助。
專業的事情,就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如果自認不凡,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懂,其實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作為一個統帥,手上掌握著十幾萬兄弟的性命,稍不留神,就會讓他們丟命,驕傲狂妄,這是十分不負責的行為,只有小心謹慎,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
劉布說道:“岳父大人莫慌,這一次對朝鮮用兵,主要還是在海上對其進行打擊,陸地上的勾當,則會由陸軍完成,陸軍方面,分別派出了陳文若、孫可望、劉飛雲、龍美爾、古裡安五位師正,各率領本部人馬前去,都是華夏軍能征善戰的部隊,一個能打下一個行省,動用了五個師,還不能夠取得勝利,這就是有問題的了,難不成咱們連建奴都不如?”
當年的建奴,可是命令他們的大貝勒阿敏,率領三萬精兵,一舉就攻入朝鮮,攻入了平壤,打得李氏朝鮮跪了下來,俯首稱臣,李氏朝鮮屈辱稱之為:丙子胡亂。
當時建奴,面臨大明強大的軍事壓力,但是還是斷然出兵,雖然沒有徹底征服了朝鮮,但是也跟他結成了盟約,稱之為兄弟之邦。
但是李氏朝鮮,始終是看建奴有些不上眼,以為他們難成氣候,所以緊跟大明的步伐,相約與大明聯手滅掉建奴。
只不過大明此時已經是日落西山,雖然有龐大的外表,這是虛有其表,爛泥扶不上壁,根本就響應不了朝鮮方面的號令。
而朝鮮的這些小動作,又被建奴所知道,令他們非常不爽,建奴已經有了計劃,準備抽空就把他們給滅了,結果還是那一句老話,華夏軍的出現,打亂了他們所有的計劃,也就給了朝鮮以喘息之機,不過建奴打垮了朝鮮,在這裡的影響力也都非常的大。
鄭芝豹聽他們這麼一說,這便放下心來,他就知道,以劉布的為人,既然同意他出兵,就會為他辦的妥妥當當,安排好後勤方面的事情,不會在這方面卡他。
陸地上的勾當,他不太熟悉,但是聽劉布的安排,已經派出了麾下的五名大將出動,這已經是極高的待遇了,要知道華夏軍在攻略其他地方的時候,就算是攻打一個行省,也沒有如此的配置。